选调札记:在“变”与“不变”中奋力追梦

岁月如歌,时光如水,不知不觉,2025年已悄然到来。遥想2023年8月,怀揣着滚烫理想和一腔热血,我毅然决然搭乘“选调号”列车,来到湖南张家界景龙桥驻村,只为追寻心中的“梁家河”,点亮伟大的“振兴梦”。一年多来,在领导同事、亲人朋友的关心关怀下,我不仅经历了角色、环境、内容等多重变化,更在与乡亲们共度春夏秋冬、共经风雨彩虹中,变得彼此熟悉、相互信任。无论何时何地、怎么变化,我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初心始终不变。

从“研究生”到“选调生”,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梦”。“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偏远山区的“选调新兵”,刚下基层时,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我希望:大家在提起“大山”这个人时,就能想到他是景龙桥村的,而提到景龙桥村时,也会想到村里还有一个“大山”,遇到事情可以找他帮忙解决。于是,我立足村域实际,默默耕耘,暗自努力,既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又主动对接高校师生,成立“小龙人”法律顾问团,为山区孩子讲授法治第一课……用心用情在小山村播撒法的种子,竭尽全力让法治之花漫山遍野,让公平正义深入人心,让丝丝温情点亮山河。如今,这个梦想已逐渐照进现实,我也越发懂得:法律法规只是服务工具,为民造福才是初心使命,法律人不仅要做党纪国法的传播者,更要做人民群众的守护者。

从“象牙塔”到“山野间”,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成长梦”。“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也因此,虽然这个被我视作“第二故乡”的景龙桥村,与我昔日学习生活之地差别较大,时常让还是“萌新”的我,遭遇入户找不到路、走访开不了口、材料写不到位等困难,但我没有因此气馁,心生退意,而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缺点”当作“生长点”,把“问题”记入“工作本”,虚心求教,靶向施治,既读有字之书,借助地方志,了解镇情村史,也读无字之书,主动拉家常,体悟当地民俗,更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上山进村,用脚步丈量全村土地,用笔尖书写乡村大爱,在一次又一次的“破”与“立”中成功跨越村情关、语言关、文字关,真正实现“外乡人”到“村里人”的华丽蜕变。

从“搞科研”到“优服务”,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梦”。“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校期间,我一直在文献书海里遨游,持续与数据难题较劲,孜孜不倦,追求着知识的真谛。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努力向下扎根,不断向上生长,认真倾听每一个细微需求,有效办结每一件民生实事,以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笑容。记得初抵村落的那个岁末,大雪封山,道路积冰,原本已整装待发、归心似箭的我,在那一刻临时调整归程,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冲锋在前、奉献在先,与党员干部一起拿起铲子,迎战冰雪,清扫出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回家路。次年年中,又逢暴雨倾盆、洪水肆虐,我再次挺身而出,与村两委携手阻击“洪魔”,全力排查山塘水库,共同守护美好家园。未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将继续执青春之笔,书奋斗篇章,用实际行动践行“驻村”更“助村”的铮铮誓言。

(湖南省2023年选调生 张家界市慈利县二坊坪镇景龙桥村党总支副书记 陈大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8192.html

(0)
世岛世岛
上一篇 2025 年 1 月 21 日 上午1:35
下一篇 2025 年 1 月 21 日 上午3:07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