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手织密“三长制”服务网格,把“支部建在网格上”,选优配强片长154名、组长628名、邻长1365名扎根村组,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的“纽带”“护腕”“探头”作用,推动联户服务“零距离”,汇集基层治理 “三力”。
引民致富“手把手”,“邻”聚产业发展动力。积极发挥“三长”的纽带联结作用,做好供需两端信息互通、特色产业示范引领、种养环节技术支撑,推动农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质。双向发力实现信息高效互通,串联农户、企业沟通渠道。针对产前环节农户种得多、产后环节企业收购少的问题,井头镇坚持精准选用原则,将既是农产企业员工,又是种养户的人员纳入“三长”人员名册,利用企民碰头会、屋场恳谈会做好企业、农户信息互通,确保农户知晓企业生产规划,企业明晰农户种植与售卖底数。示范引领发挥龙头带动效应,打造“邻长+大户”示范片区。井头镇全力打造红薯产业示范片区,选用红薯粉产出大户“土专家”担任产业示范“邻长”,定期召开薯农座谈会传授打粉、晾晒、烘干等手工红薯粉制作技巧,提升产品品质,同时传授 “周老海”等红薯粉个人营销品牌IP建设经验,拓展销售渠道。动态管护强化技术保障,确保农户“种得好”“产得优”“卖得俏”。针对农特产品如蜜柚、羊肚菌、无花果产量少、销量低等问题,井头镇依托省农技厅、志宏农场、抖音等平台,为各片区“三长”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强化线上教学与线下督导,针对种苗培育、种养管护、网络营销等方面拓展“三长”服务产业发展职能,推动农户和企业增产增收。
安全保障“肩并肩”,“邻”聚基层服务活力。充分发挥“三长”的护腕保障作用,织密村(居)民安全防护网。坚持做好重点人群保护工作,平常时候送“暖心”。利用邻长“人相熟、情相牵、心相通”的近邻优势,强化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宣传,帮助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及时享受政策待遇。定期走访乡村重点人群,对于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群体,联合在外贤达人士、“衡阳群众”志愿服务队等提供物资、护卫等服务,全年累计走访140余次,发放物资260余件。坚持做好企业生产巡护工作,生产时候送“放心”。建立“书记+安全员+片长”生产安全防护响应机制,推动片长嵌入企业生产各环节,联合村书记、企业安全员对石材、竹木、锰矿等企业定期进行现场巡逻,推动企业安全员日常巡、片长回头看,上好安全生产双保险。坚持做好特殊时段防范工作,关键时候送“安心”。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将片组邻“三长”工作与防洪抗汛、森林防火紧密结合。通过“敲门行动”、微信群、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开展防汛、农事用火、祭祀用火宣传,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三长”队伍,落实 “三长”包片联户责任,共同参与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白云村“片长”熊小青在汛期逆流而上转移安置群众10余人,筑牢抗汛抢险的流动堤坝。
环境整治“点对点”,“邻”聚生态宜居效力。有效发挥“三长”的探头清理作用,延伸环境治理触角,细化环境管护责任,助推人居环境大提升。当好宣传员,变“被动扫”为“主动护”。各片长牵头深入片组召开屋场恳谈会,既是主持人又是与会人,面对面给群众讲卫生、肩并肩同群众搞卫生、心连心共商共建美丽乡村;采取邻长“走村入户+带书上门”的形式,把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送到群众手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讲解、宣传人居环境,让群众明白自己既是人居环境中的“主人翁”与“受益者”,又是倡议者与践行者,带领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当好“示范员”,形成人人管护,创美争先的良好氛围。通过评选“秀美屋场”“最美农户”,出台卫生先锋榜,“三长”人员既是建榜者又是榜上人;全镇共评选秀美屋场16个,最美农户48户,形成人人管护、创美争先的良好氛围。结合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和政治激励等正向激励手段鼓舞“三长”人员工作干劲。2024年32名优秀邻长荣获表彰。写好“责任账”,以制度化管理促进规范化整治。建立职责清单,实行片长总负责制,组长负责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做到联户有责、公开有诺、示范有样、行动有为。由村民反映环境诉求形成“订单”,片组邻三长实时跟踪处理“接单”,全程统计分析“评单”,形成“发出——处理——反馈——评价”闭环服务工作机制。突出成绩激励,以“三优先一表彰”对表现优秀的“三长”优先纳入村级后备力量、优先发展入党,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大会表彰,激发其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履职热情。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人民政府 何卓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