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树立减负增效的“风向标”。近年来,党中央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和部门形式主义的“病灶”仍未根除,老问题和新表现交织并存。一些地方精文简会玩数字游戏,“红头变白头”“套会代减会”“纸质变指尖”。一些地方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上午种树,下午要阴凉”。一些地方注重“痕迹管理”,“不问民声问材料”。基层干部身陷“指标之忧”和“指尖之负”,身在基层却不能深入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极大消耗。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不能止于“一时”“一事”,需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民生民意为导向,紧盯沉疴顽疾,精准靶向施治,打好“减负增效”组合拳,切实减轻“有形负担”、化解“无形压力”,不断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以干事创业为关键点,划清担当作为的“边界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精准纠治加重基层负担问题,既要围绕基层负担“做减法”,也要围绕履职尽责“做加法”。上级部门要明晰权责界线,赋能干事创业,旗帜鲜明保护担当者、支持干事者、问责不为者,牢固树立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坚持上下联动,强化同题共答,避免基层成为各项行政事务的“接盘侠”,陷入“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尴尬境地。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广大基层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持续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刻保持“不吃老本,勇立新功”的精神状态,不被欲望裹挟,不为名利所累,摒弃私心杂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多做打基础、作铺垫、利长远的好事,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以推动发展为落脚点,擘画基层治理的“新蓝图”。基层减负是手段,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才是目的。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和变异性等特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松松劲”的念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把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常态长效机制作为治本之策,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将基层减负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时固化为制度规定,如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出台干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等,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持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关键考核指标,坚持“问效于民”,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尺,推动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引导基层干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主动沉到一线访民情、察民意,扑下身子抓落实、谋发展。
(安徽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 吴双胜)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