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自硕士毕业踏入荷乡宝应(江苏省宝应县),开启选调生涯,已历春秋一载。此番转身,由学术殿堂步入基层沃土,职责由探究学术课题转变为服务万千百姓。初抵基层,心怀忐忑,幸得三位基层导师指点迷津,于基层熔炉中传信仰之道,授实干之业,解为民之惑,使我于实践中成长,于磨砺中蜕变。
以前辈为范,承“攀峰无畏千岩险”之信仰。心志之坚,源于信仰之笃。初至宝应,我先后拜谒夏凤山纪念馆与李树干警务室,感受前辈风采。夏凤山,宝应首位共产党员,以教育为掩护,秘密播撒革命火种,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用生命诠释信仰的力量,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而氾水镇的李树干民警,被誉为“大老李”,三十载孤岛坚守,从警务到民生,从渔民生计到矛盾调解,他以双脚丈量土地,以双手温暖民心,80余本民情笔记,记录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他们的事迹告诉我,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在平凡中默默奉献的楷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靠的是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和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选调生,我辈当以夏凤山、李树干等优秀党员为镜,内化其信仰,与榜样并肩,于各自岗位发光发热。面对基层的艰苦与挑战,我们当以初心为墨、斗志为笔,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选调生答卷。
以同事为师,学“攻坚克难志不渝”之实干。习近平总书记言,新征程是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实干是唯一路径。在望直港镇组织科,我从事党建相关工作,面对繁琐的基础党务与综合性任务,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幸得同事悉心指导,从纠纷调解到活动组织,从下村走访到沟通技巧,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我宝贵的财富。从校门到机关门,选调生虽顶着光环,但学历不等于能力,想法不等于办法。在基层的大课堂,我们既要做谦逊的求知者,树立“归零”意识,向领导同事、干部群众请教;又要做善于创新的探索者,勇于探索提效之法,面对难题不畏惧,以创新思维破解困境,开创工作新局面。
以村委为友,悟“枝叶关情总为民”之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初至月蟾村,我对村情民事、“三农”政策、群众工作均感陌生。在村干部的指导下,我学习“土话”艺术、“土事”经验、“土方”智慧、“土情”力量。李支书常言:“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我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了解民情。面对困境儿童、失去壮劳力的家庭、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体,我们因户施策,将政策甘霖洒向基层。选调生唯有牢记为民初心,方能得民心、守民心。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我们当争当体察民情的“侦查兵”,倾听基层群众的“小建议”“小意见”,将点滴民生小事做好做实。以“纾困解乏”彰显为民情怀,以“顺应民意”促进政通人和。最终,我们将以“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不断优化服务,深化实践,成为人民群众心中最亲密、最可靠的“贴心人”。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选调生张文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