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荒芜村落”为“田园诗画”,激活乡村潜力打造“宜居长廊”。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乡愁的寄托。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部分村落因人口外流、资源枯竭而日渐荒芜,房屋破败、道路泥泞,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面对这一现状,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将“荒芜村落”变为“田园诗画”。要立足乡村实际,依托山水田园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吸引力;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传承优秀传统,让乡村成为传承文化的圣地。如此,方能激活乡村潜力,打造出一道道宜居的“田园诗画”长廊。
变“单调乏味”为“丰富多彩”,提升乡村品质打造“文化长廊”。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千百年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厚,是农民生活和理念上最具典型的代表。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部分乡村文化逐渐流失,村民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缺乏精神寄托。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同时融入现代元素,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韵味;要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提高村民文化素养,让乡村成为文化的沃土,构建出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
变“各自为政”为“协同共进”,凝聚乡村力量打造“共富长廊”。乡村振兴,是一场关乎亿万农民福祉的伟大事业,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部分乡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合作,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要加强规划引领,制定科学的乡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主动寻求“抱团发展”,奋力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带头跑、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集群效应,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铸就出一道道“协同共进”的共富长廊。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办事处 王爱静)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