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是指挥棒和风向标,上级考什么,基层就围着什么转、照着什么干。近年来,中央多次通报加重基层负担典型问题,剑指基层检查考核任务过重、指标过多等问题。解决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必须破除“繁琐哲学”,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化繁为简、推动实干。
指标设置过分细化碎片化、分值过度“膨胀”,搞“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层层加码倒逼基层数据造假;考核频次周通报、月调度、季研判、年考核,频率过高让基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繁琐考核屡禁不绝的背后,是个别地方、部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问题。有的以“繁”体现重要,考核成了“唐僧肉”,各部门都想分一杯羹,为体现工作重要性、刷存在感,不断要分值、塞指标,部门间各唱各的调、各要各的账;有的以“繁”推卸责任,以属地责任为由向基层“压担子”,表套表、指标套指标形成“套娃式”考核,借考核之名行“甩锅”之实;有的以“繁”异化落实,信奉“考核万能”“一考就灵”,把考核当筐,什么都往里装,简单通过增加考核的频率和数量,来推动基层抓落实。这种“繁琐哲学”,本质上是本位主义、部门主义作怪,说到底还是政绩观错位。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基层松绑减负,把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
化繁为简,精准设置指标。考核指标也是干事目标,只有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才能靶心不偏、焦点不散。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考核就跟进到哪里。指标内容少而精,牵住“牛鼻子”、精准“打靶子”,达到纲举目张、以一持万的效果,通过挤水分、减条目、留干货,为指标“瘦身消肿”。指标管理规范化,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建立考核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做到评有标准、进有依据、管有规则、出有机制,重点指标不缺项漏项、一般性指标应减尽减,防止面面俱到、过多过滥。指标设置分赛道,区分不同类别、不同层级,根据“干什么”,确定“考什么”,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
以简驭繁,优化考核方式。“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如果考核程序复杂、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或者“万物皆量化”,就会跑偏走样。要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根据不同考核任务针对性选用考核方式,加强日常考核、深化分类考核、做实年度考核,合理确定考核程序,能简化的简化、能归并的归并,多看现场、少看材料,多听评价、少听汇报,多看效果、少看数字。用好信息化手段,健全考核工作信息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做好基层数据的日常收集,以数据管理实现日常监测和调度。精简考核事项,探索积分考核向达标考核转变,采用群众评议、第三方评估等多元化方式,减少繁琐考核中消耗的虚功,为基层发挥首创精神留足空间。
大道至简,回归考核初衷。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考核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更不能简单“以考代管”,形成“考核依赖”。应把功夫下在平时,扎实抓好日常的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多管齐下、多方发力。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考核的检查、诊断作用,通过考核为基层工作“把脉”,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强化结果运用,坚持考用结合,健全完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把考核结果与选人用人、发现问题整改贯通起来,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使考核真正回归推动工作落实、激励干部干事的初衷,切实为基层减负、干部赋能、改革增效。
,中国组织人事报郑杰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