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环同济党建共同体”为发展“提档加速”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下简称“环同济”)的发展,是杨浦创新城区建设的“金字招牌”,也是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的动力引擎,更是全国“知识创造效益”最典型、最成功的区域之一,已成为上海、全国乃至全世界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参考范本。

四平路街道位于“环同济”核心区域,以设计领域为“龙头”的大中小微企业有3000多家、3万余名企业白领。近年来,为让创新要素在环同济汇聚、融合、聚变,努力实现“千亿级”战略目标,街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始终坚持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与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联通融合打造“环同济党建共同体”,为环同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政治引领,“四联机制”聚人心

街道坚持以“共建联建”形式,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打破了原来辖区内单位在党建工作上的“自转”局面,不断深化“环同济党建共同体”建设,做实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实现高校、区域单位、“两企三新”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组织联建、理论联学、队伍联管、活动联办”,聘请大学专家教授、优秀党务工作者、社区“小巷总理”等打造“理论+”宣讲团,以“点单配送”方式,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四进”宣讲,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健康等“四讲”服务,联合推出环同济“联合党课”“四济承风”月度巡回党课、“大家微讲堂”等“云端”党课,以“大课堂+小交流”模式,为党员教育“提趣增味”,通过“双线”党课,吸引区域单位近35万余人次党员群众参与,“联合党课”品牌成为区域党建的“红色引擎”,有效促进了环同济党建工作的互融互通,赋能促进环同济发展。

吸纳多元,“三个转变”促共治

街道坚持以“环同济党建共同体”引领“精品四平”建设,率先引入“社区规划师”,探索实施多元参与的社区“合伙人”治理机制,不断吸纳多元主体等参与社区发展和治理,将社区被动“服务对象”转化为主动参与发展的“合伙人”,多渠道链接社会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四平”治理之路,实现社区治理从“政府单向推动”向“多方沟通协调”的转变、从“居民被动接受”向“居民主动参与”的转变、从“政府资金投入”到“居民自筹自治”的转变,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持续开展“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睦邻家园”城市微更新、“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行动,推动了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阿斯顿马丁等多家创意实验室、“诗歌单行道”“A-Z人文四济”“公共厨房”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新场景落地四平,形成了具有烟火气的“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如今老旧社区华丽转身,成为“老得优雅、旧得有味、邻里有情”的“精品四平”。同时,区域单位在职党员主动下沉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持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阵地共享,“三张清单”促发展

街道坚持从“共建”入手,向“共治”着力,在“共享”落脚,聚焦需求为导向,每年梳理形成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开展“双向服务”。盘活资源、腾笼换鸟,“破圈”融合、迭代升级,以“顶配版”标准,打造“环同济党群服务站”“环同济营商服务中心”“爱心接力站”等服务综合体,打通“一网通办”瓶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效应显现。着力把服务综合体打造成创新驱动的“红引擎”、产城融合的“红磁场”、社会治理“红方阵”的“四平样板”,实现从“物理空间融合”到“心灵空间聚合”、从“服务功能吸引”到“政治功能引领”、从“活动要我参加”到“治理我要参与”的支撑和转变。坚持“党建+大单位+两企三新”合作共赢机制,共同组建环同济人才、设计、金融、营商“四大联盟”,不断服务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价值园区”产业链条,以“服务链”助力“生态链”,建立“楼掌柜”机制,落实“营商服务专员”对接重点企业,“金法槌”法律服务,每年还推出“12大主题”活动,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企业、党员白领青年,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使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实现“环同济党建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李锡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7870.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24 日 下午6:34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24 日 下午7:21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