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复兴伟业,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地区要聚焦人才振兴“关键点”、瞄准绿色生态“闪光点”、紧扣文化传承“创新点”,直面挑战,着力破解兴农路径不明、环境治理不彻、人才短缺等难题,以系统思维、创新举措,浓墨重彩绘就一幅绚烂乡村振兴图。
聚焦人才振兴“关键点”,贯通乡村发展“动力线”,打开人才汇聚“新局面”。要深谙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头雁培育”工程,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吸引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强化本土人才培育,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激活“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潜力。同时,拓宽人才引进视野,打造“归雁工程”,吸引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及成功企业家等返乡创业,将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回乡村。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机制,如“导师带徒”“项目合作”等,加速人才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此外,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对在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荣誉表彰、资金奖励及政策倾斜,树立榜样力量,激发全社会关注与支持乡村振兴的热情,共同绘制一幅人才辈出、活力四射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瞄准绿色生态“闪光点”,串联乡村环境“风景线”,打造宜居宜业“新面貌”。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生态宜居不仅是发展的底色,更是民生的福祉。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发展的全过程。要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更加精细化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确保乡村环境干净整洁。同时,要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和清新空气。要充分挖掘乡村生态资源的独特魅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栖居地,让一幅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图将在乡村大地上徐徐展开,成为乡村振兴最亮丽的风景线。
紧扣文化传承“创新点”,编织乡村文明“传承线”,绘就文化繁荣“新画面”。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通过现代手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在乡村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同时,要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建设更多贴近农民生活、满足农民需求的公共文化设施,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让文化成果惠及全民。文化创新是引领乡村文化繁荣的关键。要鼓励农民群众发挥创造力,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质朴的语言,创作出一批批反映乡村变迁、展现乡村风貌的文艺作品,让乡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生动鲜活。此外,要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节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人民政府吴智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