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泱泱华夏三万里河山,煌煌先哲五千年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巍巍中华屹立世界之林的自信底气。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传承”“活用”“交流”三词,守护好灿若星河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让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生命力首要在传承,要人人尽为“薪火”,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现如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文化遗产因传承工艺繁琐导致缺少传承人,而鲜有人问津,正在逐渐失传。譬如凤台的火老虎、东莞的千角灯、确山的打铁花……广大党员干部要深知,遗产申报只是手段,保护传承才是目的。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过程中,要提高对传承的认识,把传承作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首要手段。遗产申报是为了唤起全社会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行动自觉,提高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行动中,成为传承的“薪火”,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起来,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注入强劲力量。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亲和力关键在活用,要物物尽可“出圈”,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出圈入户”。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文化和自然遗产需要保护,但保护不是让它们束之高阁、孤芳自赏,而是应当让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坐落在华夏九州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出圈入户”,走进寻常百姓的文化生活,迸发更多创新活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近年来,不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热播的文化栏目,还是《千里江山图》文具、《滕王阁》信笺、《岳阳楼》纪念币等热卖的文创产品,抑或是“活力故宫”“全景兵马俑”“云游敦煌”等各家博物馆热议的线上“云”展览,都体现了历史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潮流交织。广大党员干部要挺膺担当,积极活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推动其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促使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以更加亲民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影响力关键在交流,要国国尽能“观赏”,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走向世界”。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这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定步伐,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文化和自然遗产“走向世界”,才能让国人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才能让世界各国、各民族看到优秀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这必将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推动中华文化和自然遗产“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让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世界的舞台上进行展示交流,助力文化和自然遗产“破圈出国”,用绚烂的文明之光照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为文化强国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既守得住文化根脉,也开得出时代之花。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潮透村选调生邹云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