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文史星空” 点亮文化遗产“精神标识”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不忘本来方能开辟将来,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文化遗产为“镜”,一览波澜壮阔的过往、瞭望前景璀璨的远方,真正扛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光荣使命,续写璀璨荣耀的“中国故事”。

漫溯历史长河,以敬畏之心赓续文脉,点亮“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精神标识。“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从《诗经》的悠扬到楚辞的瑰丽,从汉赋的磅礴到唐诗的飘逸,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千年的传承中愈发醇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在“天下第一雄关”甘肃嘉峪关关城,叮嘱“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在山西云冈石窟,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从文化遗产品读“浩瀚厚重”的历史,流连万里长城问天、问地、问苍茫,置身曲阜孔府问人生的哲学、悟儒家的智慧,置身三苏祠、莫高窟听岁月的吟唱,始终坚定“薪火相传”的信念,感悟生生不息的澎湃活力。

尽览时代变迁,以独具匠心矢志传承,点亮“自信自立、砥砺前行”的精神标识。千百年来,文物和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更迭,穿越烽火硝烟流传至今,是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手铲释天书”的接力传承、一代代文物保护者“甘坐冷板凳”的悉心呵护的结果。从30余载执着坚守护卫文化遗产的“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曲清海,到“蹲下去就忘记了时间”的考古工作者,从拼凑一块已经斑驳的历史古籍,到修复一面历尽风霜的敦煌画像,从伏案认真雕刻精致的皮影,到天青色等烟雨让色彩氤氲的青花瓷……文化遗产镌刻着岁月的印迹,也见证着一代代的奋斗与拼搏。新“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文化遗产读懂“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守护故事,从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从这片热土的璀璨文明中汲取丰厚滋养,增强自觉自信,始终满怀珍爱尊崇之心去呵护文化遗产,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的宝贵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坚持守正创新,以创新思维锐意进取,点亮“守正创新、踔厉奋发”的精神标识。“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长安三万里》掀起的现象级观影热潮,到“大唐不夜城”聚集的旅行人潮,从各地历史文化名镇、传统街区推出热闹巡演,带来了一场场交织着人间烟火的文化之旅,到“数字敦煌”资源库向全球共享30个洞窟高清影像,从三星堆借助AI技术助力千年文物“数字重生”,到VR体验让博物馆“奇妙夜”有了更生动更有趣的韵味……创新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广大党员干部要借智3D、VR等数字科技,为文化遗产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动起来”、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会说话”,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文化遗产发展“新篇”。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中川镇人民政府魏林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6451.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15 日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15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