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讲“接地气”方能“有人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思想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宣讲,作为打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 基层宣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堵点”尚待解决。比如,宣传事迹生拉硬凑、过度包装,导致“事实”变得“失实”,“打假”事件不断上演;内容未结合实际,经常“一份讲稿走天下”,效果大打折扣;追求“面上功夫”,在形式上搞“内卷”,陷入“自我欣赏”式困局……“行百里者半九十”,基层宣讲只有“接地气”方能“有人气”,要想让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就必须要学会用“百姓话”上好“理论课”。

用平易近人的“白话”,上好有温度的“理论课”。正所谓,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基层宣讲不同于面向领导干部的授课,倘若不结合实际让内容“接地气”,而是一味地“穿靴戴帽”,沉浸在高高在上的“书生腔”,追求以“假大空”的辞藻装点门面,最终只会陷入“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境地,甚至让基层群众产生排斥心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传播理论知识、淬炼党性修养,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当前,要想真正转变基层存在的填鸭式、说教式、空洞式宣讲现状,各级党组织的着力点需要放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上。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农家院坝等宣传阵地作用,依托黄梅戏、大鼓书、打油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努力将基层关切的“民生话题”和爱听的“身边故事”讲得更加通俗易懂、有声有色,从而推动实现人民群众既能聚精会神认真听,又能打开话匣子有互动。

用掷地有声的“新话”,上好有热度的“理论课”。所谓“新话”,就是要摒弃“陈芝麻烂谷子”的“老调子”,多输出一些思想深刻、富有新意,能让人民群众产生共鸣的话。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再到“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实践充分证明,理论宣讲只有内容推陈出新、语言通俗幽默,才能让人醍醐灌顶、印象深刻。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试想,如果基层宣讲员在面向群众时,尽说些人云亦云的“学舌话”和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那么听众只会越来越反感。正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勇于迈开“新步子”、探索“好路子”,努力在认识规律、理解规律的基础上,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新的观点与看法。同时,还需树立正确的宣传导向,时刻警惕基层出现“为了出新而盲目创新”“为了标新立异而大搞文字游戏”等本末倒置行为,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宣传氛围。

用开门见山的“真话”,上好有力度的“理论课”。讲“真话”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鼓励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不同意见”。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基层宣讲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理论知识真正回归人民、造福人民。如果基层宣讲员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时只停留在表象“以点带面”,面对“急难愁盼”问题试图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那么其宣讲内容必然是苍白无力,缺少真知灼见的。为此,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涵养“敢”的魄力、弘扬“实”的作风,自觉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让讲“真话”成为社会风尚,让听“真话”成为生活常态。要教育引导基层宣讲员主动投身一线征询民意、解疑答惑培养真情,重点围绕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和群众反映最强烈事项,通过“板凳会议”“长廊议事”“上门送学”等宣讲模式,提高普及程度,消除认知盲区,真正将更多实用的理论知识送进百姓“心坎”里,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灰河乡人民政府 段煜敏)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3373.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9 日 上午8:16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9 日 上午8:21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