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奋进力量,扛起使命担当,下足“底料”烹出乡村振兴“美味佳肴”,带领农民群众奔向红红火火的美好新生活。
下足“因地制宜”的“特色底料”,精烹产业“热辣”。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只有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进步,方能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首先要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因地制宜用好一方水土,将乡村特色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充分突出地域特点,体现乡土风情,擦亮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赋予乡村产业发展全新内涵。要大力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着力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做好乡村特色产业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创新形式让乡村特色产业迸发全新活力,让更多产品触达全国各地消费群体。
下足“求贤若渴”的“引育底料”,细做人才“鲜香”。“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源泉。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做好乡村振兴优秀人才的招引工作,对人才的教育背景、年龄结构等情况进行精准分析研判,聚焦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量体裁衣”式的人才引进,让更多“千里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工作,积极建设乡村振兴学院、乡村产学研示范基地等,优化乡村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和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培养造就一批扎根乡村的“土专家”“田秀才”。
下足“回味无穷”的“文明底料”,调制乡风“浑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同时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致力于推动乡村“内外兼修”,深入挖掘乡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赋能乡村振兴。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积极举办“村超”“村晚”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新风。要积极评选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加强表彰宣传力度,用农民群众“看得见、够得着”的身边榜样引领带动,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行动自觉,进一步强化乡风文明“软实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四川省富顺县童寺镇人民政府 江顺杰)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