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要寻根究底,听乡村群众诉求声音。初入乡村,第一次跟着村书记到村民家中走访,毫不了解民情的我,只有沉默和傻笑化解尴尬,得到了一句“来几年就走的小年轻”。面对群众千差万别的家庭情况,现实与理想之中的巨大落差,像是当头棒喝,我陷入“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的不安情绪之中。如何才能让群众接纳我?成了我必须要面对的话题。“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我主动戴上草帽走进田间,化解我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在“鸡毛蒜皮”当中渐渐读懂了“村情”这本书卷。如今,在村道上走家串户、在办公桌前伏案疾书、在调研队伍中当志愿讲解员成了我的工作常态。从一句方言都难以开口,到如今可以唠上家长里短,村干部的认可和点赞、乡亲们的一句句“小雷”和“感谢你”,让我真正实现了“外乡人”到“自己人”的身份转变。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要勤政为民,推乡村实事落地生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这片土地上,我第一次在村里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第一次为情绪激动的群众做政策解读……在这片土地上,我割下的一把把金色稻子、剪下的一串串致富葡萄、办理的一项项为民业务,都是我选调路上的“穰穰满家”;在这里,我爱上了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土地,在这里我们是平凡又不普通的基层干部。我永远记得在党旗下、在选调生初任班的宣誓,从宣誓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名字便赋予了新的意义。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意味着,这一生的选择都是为了党和人民,我们要用清风高节的信念明灯照亮人生之路。
不啻微茫,造炬成阳,要聚沙成塔,画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深入基层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乡村振兴的“最优解”,给百姓一份“满意答卷”。赤岩村振兴之路任重道远,经过前期走访调研,我和挂村领导、村“两委”积极商讨,要充分利用赤岩村极具文化底蕴的特点,挖掘本土特色,在追求实用、实效的基础上,做好靠山吃山养山的土特产文章。在两年多时光里,村里完成了网格化改革、“六大员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升,坚持示范引领,群众跟进,充分发挥乡贤力量,大力推进“五个美丽”创建,引导群众发展果蔬产业,农业产业初具规模,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现如今,群众鼓起来的“钱袋子”、硬起来的“腰杆子”,还有清晨鱼山公园鸟语蝉鸣,午后梅溪边上的杨柳依依,傍晚赤岩虹桥的流光溢彩,都成为了我选调追梦路上的星光与见证。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行路至此,如果缘起只是少年回家的执念,那缘深便是扎根赤岩的点滴。时光带来的除了不可逆的年岁增长,还有愈发黝黑的皮肤和不曾更改的初心使命。
选我所爱,调准人生。前路或许还有迷茫,但我已不再畏惧。
(福建宁德市周宁县2021届选调生 雷宇涵)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