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为破解基层治理“小牛拉大车”难题,各部门要持续下好基层“减负牌”,打好基层“减负拳”,用“铁规矩”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摘牌削标,下好基层减负“机制牌”。“滥挂牌”现象成了困扰基层干部、牵扯其精力的一大障碍。某些基层办公室门口甚至挂着数十块牌子,报表、台账厚厚一沓,部分挂牌行为把本该上级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压力往下嫁接,让本该“扮配角”的基层组织挑起了主角“担子”。上级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好基层减负“方向盘”,补齐责任“空白点”,发挥“导航仪”作用,以“摘牌”行动为切入点,整合各部门政策文件,科学制定考核任务,摘除一些不必要的标牌标识,避免出现“多家要、多家提”的现象。
打好基层减负“漂漂拳”,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多网合一,下好基层减负“服务牌”。随着网格化治理的发展,在基层存在消防、公安、环保、城管等多个网格交错布局、职责重复、各自为战的现象,削弱了基层治理的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要着力探索“多网合一”赋能基层治理,探索“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组件“全网一盘棋”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小事格内化解,大事全网联动”的新格局,将矛盾纠纷遏止在网格中。
打好基层减负“太极拳”,让群众诉求止于网格。
赋智增能,下好基层减负“智能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智能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共享信息数据,打破数据融通壁垒,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据开放机制,积极推动公共数据信息的开放与共享,与社会、群众建立起畅通无阻的数据输出与反馈系统,真正做到打破数据融通壁垒,充分发挥数据的基层治理效能。
打好基层减负“科技拳”,让信息数据一清二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