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牵牛鼻子还是拽牛尾巴”,善做规划,步步为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规划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顺应客观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千万工程”从规划到统筹,从目标到路径,每一步都踏在时代节拍上,这也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比如,“千万工程”起步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升级于“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于“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对于农村的改造焕新是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既紧跟群众需求,又顺应时代发展;但如果反过来,顺序搞不对、重点抓不住,则是“牵牛去拽牛尾巴”,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就像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还需要“有序”的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主责主业,深入思考当下要谋划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而是要串点为线、久久为功。
学习“七次量衣一次裁”,充分调研,系统决策。“千万工程”前期酝酿时,为了探寻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兼顾之道,习近平同志用118天跑遍11个市、25个县(市、区),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在对浙江省情深度调查和把握的基础上,审慎提出“千万工程”。“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研究新问题绝不能“瞎子摸象”,既然主战场在基层、在农村,就要到田间地头去、农民中间去,才能获得充满“泥土味”的一手信息。此外,所谓“七次量衣一次裁”,重点不仅在于“量体”,还在于“裁衣”——要把身材数据充分利用,方能合理裁剪,制成成衣。譬如,“千万工程”就充分考虑农村实情和长远发展,一体规划生产、生态、文化、治理等多个维度。延伸到工作中,只有把调研信息利用好,统筹考虑多方因素,才能保证决策方向不偏,一张蓝图绘到底,尽量减少“沉没成本”。
学习“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因地制宜,美美与共。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各地自然条件、民众诉求各异,却走出了“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主题”的新路子。各种缘由,一是用好“集体智慧”这个“支点”。纵观浙江“千万工程”实施,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农民主体智慧、凝聚社会参与合力。譬如安吉刘家塘村的“五众”工作法,大事众人定、三务众人清、村务众人管、廉情众人督、结果众人评,有效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二是打造“因地制宜”这个“亮点”。做好“小气候”,才能形成“大生态”,如舟山樟州村发掘“渔文化”时代价值,走“渔文旅”融合新路;而因水而名的温州丽水街,分类管控古村风貌,入选“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故而,对年轻干部而言,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锻造自身“长板”,做到择一行干一行精一行,那么在一个部门或单位里,才能形成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的良好局面。
万物一理,大道相通,“千万工程”与年轻干部自身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都是要达到“和而不同”的美好境界。多读读这本“无字之书”,益处多多,实可思之行之。
(江苏省镇江市姚桥镇选调生 戴薛甜)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