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有些党员干部费心费力去研究、想方设法去推动、穷尽办法去解决,有些党员干部则想办法解释、找理由推脱,困难摆出一大堆、理由罗列一大筐,客观因素许多,就是不提主观能动性不够。面对问题,“解决”永远比“解释”更有说服力,一字之差,折射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群众观,前者为人民、为事业高度负责,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后者可能在推卸责任、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久而久之不仅助长不良风气,还会贻误事业发展、损害群众利益。
问题是需要解决的,而不是用来解释的,上千次的解释,也远不如实实在在的一次解决。解决群众问题,要有将心比心的态度,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树立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矛盾面前不绕路、困难面前不躲闪,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要有马上就办的速度,面对问题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无形之中。要有办就办好的速度,坚持精益求精,高质量解决每一个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
但现实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善于解释,但只解释不行动,“光打雷不下雨”,导致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的是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损害的是干群关系,所以,不能用“解释”代替“解决”。解决是前提和基础,一味地解释不解决是本末倒置。想要更好地解释,必须崇尚实干,解决有力才能有解释的资本,坚决防止把解释当成“万金油”“挡箭牌”,在问题面前兜圈子、绕弯子,在解释上耍滑头、动外念。
当然,不是说解释不重要,有时候受条件限制,一些问题短期内确实难以得到解决,一些问题群众可能会有误解,这时候,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尤为必要。但“解释”只是告诉“是什么”“为什么”,而解决能够落实“做什么”“怎么办”。相比较“听道理”,群众更期待“看行动”,这更时刻提醒党员干部,不能仅有解释这一步,更要有解决的下一步。
面对问题,“解决”永远比“解释”更有说服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结果导向,永葆实干作风,少谈“不行”的千般理由,多想“能行”的万种办法,真正为“解决”找办法,不为“解释”找理由,交出让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沙土镇选调生 吴斌)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