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人民至上”点亮“万家灯火”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委组织部 范鸿飞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体现,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鲜明彰显。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矢志不渝将“人民至上”植入基因,自觉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心系人民、师从人民、身入人民的工作实践中,点亮温暖千家万户的“熠熠灯火”,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干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时代佳绩。

笃定“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为民之志,在“心系人民”中点亮担当作为“航标灯”。习近平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写在旗帜上,就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这正是我们党能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成功秘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弄通弄懂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将人民利益“置顶”,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要像“扎根黄土高原的医生”路生梅、“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一般,怀揣为民初心、关注民生福祉,把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同一面”,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一条心”,始终怀着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牢固的公仆意识矢志践行使命担当,将为民的忠诚之情融入到实践之中,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投射到行动里面,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解“民之所困”,真正成为党和人民能够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中坚力量。

淬炼“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为民之能,在“师从人民”中点亮提能砺为“聚光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创造力的源泉,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具备无限的创新能力。纵观当今社会,不论是在革命老区振兴共富的“领头雁”黄科威,还是带领乡亲书写乡村振兴“永联样本”的退役军人吴惠芳,抑或是群众心中的“活雷锋”王兰花……他们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解困之方、实践经验的创新之道,无不源自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限智慧和无尽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打开学习的“围墙”,破除思想的“藩篱”,用好人民群众这本“无字之书”,汲取“人民之师”的才智办法,多坐坐群众的“冷板凳”,多钻钻群众的“矛盾窝”,多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多算算老百姓的“生活账”,在家长里短中解锁“金点子”,在田间地头里找准“土方子”,不断提炼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新经验、新方法,从而掌握攻克难题的“灵丹妙药”、发现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在学以致用中不断改进服务群众的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让人民群众的智慧有效转化为提能砺为、干事创业的新动能。

力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为民之举,在“身入人民”中点亮奋发有为“长明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图景日益绘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忘我精神践行于为民奉献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甘当帮助解决群众困难的“勤务员”“服务生”,始终不务虚名、不做虚功,在人民群众“冷、暖、急、盼”上见真情、动真招,多用春风化雨的措施、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办排忧解难的好事,把一句句急难愁盼的“民声”问题,落实到一件件为民造福的“民生”实事,努力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弱有众扶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坚实步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迈进。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965.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28 日 下午4:19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28 日 下午4:28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