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载川心有寄 “化”雨春风青年时

4月16日,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岁月泼墨,妙笔生花,时光轮转,丹心常在,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恰似山间清泉绵延永恒、生生不息,又如春风沐雨韵味悠长、沁人心脾。文化自信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作为年轻一辈,我们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涵养一颗富于“文心”的美丽心灵,启发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砥砺凝聚力,做珍视过往、立足当下、心向未来的文化传承践行者。

珍视过往,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之青春求知探索、笃行不怠,启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文化传承想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从殷墟甲骨文中对天体星辰的观察,到屈原《天问》对宇宙本源的叩问;从张衡《灵宪》中对“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思索,到《西游记》中对天宫仙境的描绘,正是对宇宙苍穹的向往一直在传承,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记忆早已在历史长河中烙印在中国人的骨髓里,才有了我们如今“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筑梦天宫”等科学创造。文果载心,余心有寄,历史文化承载着华夏民族数千年来始终如一的精神品质和追求。青年人亦应当秉承先辈之志,用心为文,以文化人,从文物遗迹、古籍典藏、文学艺术、传统习俗中赓续文化血脉、传承中华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让文化自信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灼灼其华”。

立足当下,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之青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化传承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无论是令万千网友感动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还是带领观众“穿越古今”的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和《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抑或是在央视春晚惊艳四座的《山河诗长安》,我们从水墨丹青中感受到的“铮铮弦歌”从不停歇,从木牍玉壶中体会到的“点点乡愁”从未断绝。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常怀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好奇之心、自信之心、感恩之心,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专题节目、收集文创产品、倾听文化知识讲座等方式,在勤于思考、乐于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转变思想观念,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开阔眼界视野,探索文化传承的好方法、新路径。

心向未来,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之青春开放包容、精诚团结,砥砺“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的文化传承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对“和为贵”的追求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名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之中。德不孤,必有邻。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将“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的思想理念内化于心,把“人心和善,和而不同”的行动指引外践于行,在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守得住”“活起来”“走出去”的同时,更要有一颗明辨是非、博采众长的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定树立中华文化立场,自觉维护优秀文化尊严,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征程上,描绘出属于当代青年的未来新画卷,共同助力中华优秀文化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造无限价值。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大寅镇人民政府 蒲镜宇)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7647.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4 日 上午1:37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4 日 上午1:39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