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翻阅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从“刀耕火种”到“数字科技”,“点点繁星”汇成“璀璨星河”,承载着中华儿女“奔腾的情感”和“炙热的爱恋”,传承千年文明,广大基层干部要赓续“文化薪火”,讲好一脉相承的“中国故事”。
在“回眸”中深思“我们来自何方”,在“疏源浚流、钩深索隐”中承袭“古之遗风”,赓续“馆藏文化”薪火。“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秦砖汉瓦历经沧桑洗礼再现昔日鼎盛辉煌、敦煌壁画穿越历史风云回放以往文艺之盛,其中跳动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之脉”。“馆藏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广大基层干部要树牢“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正确理念,不断淬炼文化自信的“底气”、涵养文化传承的“志气”,自觉做到敬畏传统、敬畏历史,从“器皿的光晕”中传承“血脉基因”,从“锦衣华服”中解锁“审美智慧”,从“泥人玉像”中挖掘“礼仪文化”,自觉在保护文物、赓续文脉、繁荣文化中实干担当,切实做到不以文保级别区分文物、不以馆藏与民间轻贱文物,让祖先留给我们的这座宝库“活起来”,让中华文化的印记“永存于世”,在聆听“历史回响”中拾级而上,走稳“文化自信”的步伐,让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代代相传,以“文脉之光”辉映“复兴征程”。
在“探索”中深思“我们现在何处”,在“刮摩淬励、上下求索”中修缮“文化遗产”,赓续“古迹文化”薪火。“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三星堆遗址“一醒惊天下”,大量带着神秘气息的面具,包含青铜纵目面具、青铜人面具、平头顶戴冠头像、金面具残片,生动再现了古人的“信仰文化”,这些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是无价的“文明印记”,要想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大基层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实地考察”中摸清历史建筑、历史地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对文化遗产进行专业修缮;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组织策划与保护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让“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文化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了解文化遗产、自觉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赋能添彩。
在“展望”中深思“我们将去何方”,在“包藏古今、鼎新革故”中留印“文明元素”,赓续“创新文化”薪火。“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引用鲁迅先生的杂文《论睁了眼看》中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历经五千年洗礼的中华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让珍贵文物“活起来”,让经典古籍“火起来”。广大基层干部当在“古今对视”中实现“古为今用”,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巧借“经典文化元素”,不断创新“特色文旅线路”,将“嫦娥奔月”“吴刚伐树”“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经典故事变成可观、可感的“文旅景点”,将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变成可游、可览的“打卡之地”,做到以“文”为魂、以“创”为径,让古韵与今风相得益彰,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互鉴互利、焕发新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文化创新为乡村振兴蓄足“后劲”。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龙洲街道 章一益)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