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我驻村的日子,360天有余。
一年前,道路泥泞不堪、村民游手好闲、邻里不相为谋……
一年后,硬化路户户通、村民周边就业、邻里守望相助……
有幸见证了杨家嘴村360天里发生的180度大转变。
一年前,“不懂不懂,我们搞不懂这些”
一年后,“再给我整一下院坝嘛”
“我们搞不懂,算了算了……”70%以上的村民把我们拒之门外,第一次入户宣传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失败告终。在土生土长的村民心里,只要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既不想也不愿意花心思接触新事物。后来,村支书吴铁勇建议,先让“乡里乡亲帮帮队”成员探探路,他们从村民中来,更了解不同村民的所需所盼。7支“乡里乡亲帮帮队”小分队带头,我们紧随其后,先后逐户宣传30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2600余本,张贴宣传海报、挂历等5000余张,开展院坝讨论会35余次,日复一日的广播响彻全村、一张又一张的宣传单家喻户晓、隔三差五的“坝坝会”映入民心,“再给我整一下院坝嘛,这裂缝好多年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采用“农户自筹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的方式,按照“八个一”改善目标清单(一套品质住房、一间整洁厨房、一个卫生厕所、一个美丽庭院、一条硬化入户路、一个好家风、一门实用技术、一种健康爱好),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
一年前,“不干不干,我们没有钱”
一年后,“我一把年纪了竟然还有收入”
只是环境好了远远不够,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村支书吴铁勇带领村委委员和30个队长,集思广益,考虑到村民最不缺的是土地,缺的是钱和劳动力,于是成立了威远涌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专合社)。群众将荒废以及无劳动力耕作的土地“0租金”入股,由专合社统一经营管理,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模式,土地放进“托管班”,村民有了“田保姆”,最后将纯利润按群众和合作社3:7分成,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丰收。通过此模式,杨家嘴村盘活撂荒地42余亩,流转土地350余亩,提质增效樱桃、枇杷、柑橘等主导产业6000余亩,解决周边农户就业80余户,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另外,通过在不同季节采取“果木+红薯/大豆/土豆”等多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不仅让土地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还解决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争地矛盾。2023年,杨家嘴村带动408户发展“果木+红薯/大豆/土豆”粮经复合种植,产值达30.1万元。
一年前,“不管不管,又不是我的”
一年后,“走,去看看我们的果子”
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村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事。然而,自从村民成为专合社的股东以来,主动与专合社社员共同管理产业发展,相互监督、互帮互助,即解决了专合社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又激发了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专合社蒸蒸日上。“李嬢嬢,柑橘该套袋了,下午过来帮忙哈”,无年龄限制,入股村民可根据自愿在专合社参与施肥、套袋、采摘等过程,按劳取酬,预计家庭人均增收3000余元。渐渐地,越来越多村民加入专合社,村民们开始主动让出自留地、原有偏杂房占地来修建院落、休闲广场,主动帮助劳动力欠缺、家庭困难的村民修缮房屋,种植能手、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主动分享产业发展经验方法,邻里守望相助,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和善美”,在“小村庄”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理”。这一年,杨家嘴村改善住房70余户、户属设施(厨房、厕所、入户路等)420余户,新建生产便道2500米,加宽通组公路500米,小小生产路,却是村民致富的“大通道”。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农业农村局驻威远县镇西镇杨家嘴村选调生 陈凤)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7192.html
赞 (0)
驻村第一书记要以“第一”当“第一”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3 日 下午3:45
@年轻干部 蓄“力”前行当好“接班人”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3 日 下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