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驻村之路上的“一封情书”

夜幕降临,朱垸办公楼灯火稀微,少了些车水马龙的热闹,显得格外静谧温柔。我坐于窗前,抬头看见夜空中一轮明月皎洁,一句小诗“明月照前墀,牛弦奏流水”悄然落入心间,非常契合我此时的心境。回望自己200多个日夜驻村的场景,我在这里迷茫,更在这里成长。我突然有种想说什么的冲动了。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我鼓起勇气拾起笔,向你道一场我内心的告白。

初见钟情,我钟情于美丽之风景,用心提升本领。朱垸村地处湖北省天门市杨林街道办西南端,2015年被列为全市重点贫困村。2023年7月,我带着行李走进这里,开启了驻村生涯。在这里,我看见了山川秀色,也看见了袅袅炊烟,更看见了真诚朴实的村民。因钟情于此,我迫不及待地渴望施展拳脚。但初来乍到的我,感受最深的是“本领恐慌”,以至于一段时间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但也因钟情于此,那时的我也从未感受到加强学习是如此迫切。我开始摒弃浮躁心理,拜书本为师,感悟乡村振兴政策的高瞻与博大,吃透字里行间的架构与要义;拜村干部为师,请教他们与村民沟通的技巧,聆听他们基层工作的经验;拜群众为师,迈开步子去学通俗易懂的方言,俯下身子去学田间地头的技术……在阅读一本本乡村振兴书籍中,在整理一张张村情台账中,在种植一株株青绿麦苗中,我将学习当做一种责任、一种信念,逐渐做到以学求知,以学促干,入脑更入心。

又见心疼,我心疼于民生之艰辛,用情为民解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逐步对这里多了些深入的认知。农村的底子是非常单薄的,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地方,也隐藏着酸楚与脆弱。驻村的这段岁月,我下足“解剖麻雀”之功,踏遍了朱垸村的10个村民小组,将脚步印在院落、猪舍、牛棚等地方,全面了解536户村民基本情况,尤其是对41户脱贫户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等情况熟记于心。在与农户面对面的交流时,我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摸准他们的“痛点”“难点”与“堵点”,并列出详细的“问题清单”,针对清单内容能快速解决的现场销号,遇到“疑难杂症”不能解答的,在心里做一个重点记号,及时与村“两委”沟通协商,做好跟踪回访,化“问题清单”为“解忧清单”,以真情实意回应民生关切。也许正是因为与群众“结亲戚”,在“开门问难”中行便民暖心之举,办雪中送炭之事,我才很快被大家认可,成为村里大家庭中的一员。

久处刻骨,我刻骨于梦想之执着,用力耕耘致富。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对于农村而言,这是亘古不变的朴素道理。每到农忙时节,田野四处都是农户劳作的情景,我深深感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拥有着不甘于平凡盼变思变的生命力。我跟随着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年长的农户耕地、施肥、抢收稻谷。村干部告诉我,种田技术一直是村里的短板,种庄稼常常要看老天爷“脸色”,只有勤劳才能弥补“天公不作美”的遗憾。我听在耳里,受用在心里。依托派驻单位“娘家”的资源优势,我主动邀请到市农科院汪院长,把耕种技术搬到田间、搬进农家小院。课堂时间灵活,长则一小时,短可五六分钟,不耽误农事,吸引不少农户前来聆听。期间,我与农户交流育苗、防虫技术,获取到不少农户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充分利用“村头板凳会”“围炉夜话”等方式,让这些“土专家”轮流主讲,“激活”劳动人民实践智慧,让种田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技术的加持下,村里的人均家庭收入有了肉眼可见的增长。

于千万人之中与你相遇,也应全力以赴与你共同成长,不负心中灼灼的理想。或许,这就是青春最舒展的姿态。

当我再次望向窗外,行走的人越来越少,偶尔能听见青蛙的鸣叫。千言万语,记不完驻村过往,也述不尽情意绵长。那就暂且停笔,我待君心似明月,也请明月继续见证彼此的心意吧。

(湖北省天门市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驻村干部 姜壮)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7131.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3 日 下午2:05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3 日 下午2:07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