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明宜知忌”让流动党员得满分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

“学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乱”,百年党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砥砺前行的创新史,它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党史学习教育要想“全覆盖”,流动党员是“重要一环”,作为“娘家”的“流出地”党组织和作为“婆家”的“流入地”党组织要双向协同,在“明宜知忌”中“合力助攻”,确保流动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得满分”。

宜“全勤出席”,忌“底数不明”,用“精彩故事”诠释“经典理论”,“循序渐进”确保流动党员“学深悟透”得满分。“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发展“瞬息万变”,不断增强的“流动性”为流动党员的“底数摸排”带来困难。要想获得“解题密钥”,“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双向摸排”机制,在“摸清底数”的过程中让党史学习教育“有的放矢”。“流出地”党组织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采用入户走访、电话问询、社群消息等方式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意向”,以数据翔实的“动态资料”向“流入地”党组织递出“接力棒”;“流入地”党组织要及时获取流动党员的“底数信息”,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动态计划表”,针对流动党员的“流入信息”“受教育情况”“技术走向”,制定“授课方案”,并提前做好“备课工作”,从党史素材中选择“精彩故事”,诠释党史“经典理论”,在保障“全勤出席”的情况下,为流动党员“上好第一课”。

宜“跟踪施教”,忌“放任自学”,用“精准滴灌”创新“教育模式”,“双向管育”确保流动党员“学如穿井”得满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党史的精神谱系、系统思维、实践智慧能够“洗涤灵魂”,助力流动党员扎根基层,走好“上下求索”之路。“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要在“老茶壶”中装满“新茶叶”,一改传统“授课模式”,以“需什么、供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的原则进行“双向管育”。“流出地”党组织不能让流动党员“一走了之”,要借助“多媒体”“云平台”对利用党员进行“追踪授课”,为其开设“补课直播间”,进行“调查督课”,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衔接工作”,让尚未归入“流入地”党组织的流动党员“不漏一课”;“流入地”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的“地域分布”“知识节奏”“工作背景”“受教育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以“线上追踪”和“实地追踪”两种方式为流动党员“精准送学”,对于距离较近的流动党员,采用“现场打卡”“定期讲堂”“知识竞答”等活动进行“追踪授课”,对于距离较远的流动党员,借助“师资共享”“远程答疑”等“专题课程”进行“远程追踪”,真正做到“娘家”“婆家”全流程发力,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助力流动党员在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如穿井”。

宜“应用实践”,忌“束之高阁”,用“设置岗位”力促“建功立业”,“有位有为”确保流动党员“学以致用”得满分。“知其史方能激其志,激其志方能尽其责”,翻开党史篇章,闪闪发光的成绩单总是能带给人豪情和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仅要学思想、强党性,更要重实践、建新功,要掌握推动发展的“力度”,让党史理论成果转化为动力源泉。要想让流动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以致用”,“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要用“学”来引导“做”,用“做”来践行“学”,聚焦“训”字凿深井,在深度双向协作中合力研发党史学习教育的“应用培训精品课程”,将现代农业科技理论和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技术融合于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程”之中,将流动党员培养成“知理论”“怀绝技”“系人民”的“乡土工匠”。对于“学有所成”的“行家里手”,“流出地”党组织要精准掌握他们的“返乡状态”,根据“返乡流动党员”的知识涵养和技能素养设置岗位,他们将外出所学投入到家乡发展之中;“流入地”党组织要根据他们的学习成果,为其设置“志愿者”服务岗位,让他们在适配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人民政府 屠佳洁)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6969.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3 日 上午11:11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3 日 上午11:13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