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有感:跨越“山峦”重归“故土”

站在山顶,眺望远方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站在山巅,眺望着远方。那时,我并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只知道那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地方。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曾经以为那片连绵不绝的山脉就是生命的全部。逢年过节,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将大山之外的新奇与活力吹拂进了这片沉静的土地,带来了外界的新鲜事物,为这片沉寂的山林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渐渐意识到,大山之外的辽阔是如此心驰神往。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仰望星空,幻想着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顽石难挡,春笋向阳

大山里的求学路,如风雨交际之下的逆水行舟。从小便要学会自己洗衣做饭、做好农忙时父母的小助手,看书便是夜色渐浓,白炽小灯下的静谧时光。每天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相伴,亦或在雷雨中颤巍前行,背着与身形严重不符的书包,踏往学校的崎岖山路。每天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放学归来,背上小背篮,走在田间地埂,一边背诵今天的课文,一边追逐着顽皮的小狗。村里的孩子大多初中毕业后辍学,班里仅剩的孩子屈指可数。慢慢地,读书,走出去,大步走出去,变成了一条孤勇者的路。村里老人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村东或是村西的哪家孩子打工赚了大钱……确实如此,各行各业皆有其灿烂,那如何才能走得更远,看到更绚丽的天空以及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我想,读书应是链接自我与梦想最结实的纽带。

谈起让人经久不忘的诗词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可谓妙言要道。宋濂回忆其早年求学,经历过“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见过“同舍生皆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始终坚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回首十九载的漫漫求学路,从祖国的大西南到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再到新兴产业发展核心阵地之一的珠江河畔,我,大抵亦是如此。

绿叶成荫,不忘根本

毕业季,人生的重要分水岭。即将走出学校“象牙塔”的我们,忽然在一夜之间变得成熟,开始思考今后该去哪、从事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童年时期,懵懂一心想要走出“大山”的念头在此刻开始蜕变成长,在那片热忱的土地,急需你我般的青年去挥洒青春的汗水,共筑家乡发展的康庄之路。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正如无数青年学子立志投身家乡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受幸运眷顾的我们,读万卷书的同时,也行了万里路,看到了世间繁华,可家乡仍在艰难攀爬那眺望大海的山巅,我们都走了,谁又能去推一把呢?

小时候,穷地方的孩子总会被灌输“读书是为了离开家乡”的思想,仿佛家乡是全世界最苦难的地方,摆脱它成为了奋斗的唯一理由。可,那又是谁高高托举起你的梦想,在无数个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为你搭起了避风港湾。家乡可能贫穷,但有人情味;家乡可能落后,但有你牵挂的人和事。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舞台上,你总能看到无数身影在默默付出着,你或许叫不上他们的名字,但你总能感受到无比的亲切,他们身体力行的使命便是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我只知道我的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在无数人的接力奋斗下不断发展着。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还有我们,也想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为此做一点什么,在家乡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用双手塑造梦想的未来。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检察院定向选调生 尚洪程)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6392.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下午9:19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