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是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文正”被称为极美之谥,《逸周书·谥法》有记载,勤学好问曰文,守道不移曰正,慈惠爱民曰文,靖共其位曰正。初次接触曾国藩还是小学时候读《曾国藩家书》,懵懵懂懂,不甚知之。直到大学毕业,第一次读了张宏杰的《曾国藩传》,其严以修身、勤政爱民的形象才在脑海中模糊呈现。近期,单位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再读人物传记,发现榜样的力量竟如此强悍,共鸣之声更是回响不绝。蹈自綦以深悟,曾国藩在修身齐家、为学治国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强大自律性,以及面对生活和事业诸多坎坷和困难时所展现出的笃定、坚毅、勤奋,切实值得我们广大选调生去研究和学习。躬逢盛世,我们应秉承“文正”遗风,以日拱一卒的精神,万里蹀躞,在基层广阔天地砥砺“品行心志”,施展青春才华,大有作为。
秉承“勤学好问”之风,塑造“愈挫愈勇”的“尚拙”之“品”。“天下之致拙,胜天下之致巧”。曾国藩七次科举均未考中,面对外界压力,他不断反思总结,对比不足,用最“笨拙”的方式做功课、找差距,终得正果,一路考取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在考试这方面做到了极致。正所谓重剑无锋,要用最“笨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做事不图一时之快,要求一世之远,这种最“笨拙”的方式,却成为了他最“成功”的原因。广大选调生要做到“君子尚拙,以璞为真”,持一颗质朴无华的心,洞察事物本质,不娇柔、不造作、不取巧,以一种真实的态度,不断成长进步,更谦逊、更包容、更真实,做一个“真性情”;要“讷言敏行、认真做事”,讷于言而敏于行,不巧言令色,不因短期目标未实现而慌张,踏实做好眼前事,做一个“慢性子”;要“守拙藏晖、低调进取”,文以拙进,道以拙成,才以拙长,事以拙兴,“拙”不仅是“笨方法”,也是“多磨砺”,在受挫折中增加“逆商”,在低调进取中臻至成功,做一个“铁汉子”。
秉承“守道不移”之风,锤炼“蓄势伺机”的“守正”之“行”。“守正出奇”是曾国藩的重要人生哲学。他所建立的湘军崇尚的便是“结硬寨、打呆仗”,无论对手如何,先“打基础苦练功筑高墙”,扎扎实实“挖深沟”。未战之前,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攻击对方,而是将防守做到最好,伺机而动。守正出奇,“守”的是信念,是规矩,是秩序,“出”的是奇迹,是创新,是变通。作为一名选调生,如果总想着“投机取巧”走“捷径”,总想着“弯道超车”不劳而获,便极易使自己如陷泥沼,步履维艰,事业如此,人生亦是。“以正和,以奇胜。”大丈夫行事,当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广大选调生要“信守正道、行稳致远”,坚定理想,坚守信念,固守底线,为人正直,于理想、道德、法纪、规矩为准绳,做到“一身正气”;要“吾心自足、不假外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做到内心强大,才能战胜欲望与恐惧,做到“无欲则刚”;要“遵循规律、剖析自我”,心无旁骛可破万物,先立而后破,从更高维度审视自己在体系中的位置变化,在思维和能力上突破自我,做到“出奇制胜”。
秉承“慈惠爱民”之风,深怀“求真务实”的“为民”之“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国藩依然在忧国忧民,依然在苦苦奋战,依然在维护他心中的朝廷和天下。不少历史学家说他可能是操劳而死,尤其是处理“天津教案”时,虽背负骂名,仍毫无怨言,依旧尽心尽责的为国效力,为民着想。他时刻要求自己,“凡办大事,须视如己事,将来为国为民,亦宜处处视如一家一身之图,方能亲切”。广大选调生要牢记为民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使命感,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做为民办事的“贴心人”;要树立为民情怀,持续提振“担当有为、真抓实干”的精气神,不断提升责任感,以“一切为了人民”的实际行动,凝聚起勇毅前行的持续动力,做干事创业的“带头人”;要践行实干精神,坚持“干”字为要,团结奋斗,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不断提升时代感,以“抓铁有痕”的劲头、“驰而不息”的精神,将群众事落地落细落实,努力书写出让历史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做毅勇前行的“赶考人”。
秉承“靖共其位”之风,崇尚“淡泊致远”的“不争”之“志”。“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他不与左宗棠争,面对种种苛责与刁难,仍平和相处;不与沈葆桢争,虽对他忘恩负义,却不睚眦相报;不与朝廷皇帝争,虽有平定太平军的大功劳,依旧功成弗居。当曾国藩达到人生权力的最巅峰时,更是自裁半生心血换来的湘军,自剪嫡系部属和羽翼。能在巅峰时刻,果断求舍、求退是“大智慧”,而做一个谦卑而有韧性的人,更需要“大修为”。广大选调生要“为而不争”,不争“名利”,聚焦于自身提升自己,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践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突显“潜绩”与“显绩”的“融合性”;要“矜而不争”,不争“输赢”,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在团结信任互助中体会“输”和“赢”的“零和性”;要“静而不争”,不争“对错”,宁静致远,在安静从容中自我提升,在海纳百川中展现“对”与“错”的“包容性”。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委组织部选调生 李宝拯)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