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减负中思“变”之道

近来,“小马拉大车”从一句民间俚语一跃成为基层干部间的热词。在基层治理的语境下,反映出以乡镇和村社区两级为代表的基层,存在着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的现象,由此造成基层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不仅影响各项政策实施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亟须进行。在推进基层减负的过程中,更要常思“变”之道,深化拓展,多向发力,才能更好地让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从《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的印发,到启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从“基层减负年”的确定,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不断被通报曝光……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下,一条条举措、一项项实招细化落地,不断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破除层层加码,变“文山会海”为“实干担当”。在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将“违反精文减会有关规定搞文山会海”“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纳入处分范围,可见党中央“重拳”整治的决心。不仅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驰而不息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以党章党纪党规为尺正身立行,纠正错误观念,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更要在行动上真抓实干,坚持从实处入手、用实绩考量、凭实干说话,让“繁复考核”变“精准考核”,对基层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检验和督促,清理重复、无意义指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将他们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用在走实地、听民声、解民困上,引导广大干部以实干为笔,回答人民之问。

运用科学统筹,变“职责不清”为“权责明确”。如何在关键之年答好“关键之题”,既要有“必须减”的坚定决心,也要有“怎么减”的深刻思考。在4月的重庆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属地管理”为由,习惯性甩包袱、加担子,在层层压实责任中,层层转嫁责任,在逐级落实工作中,逐级安排工作,减负减到最后实际上只减轻了自己的担子,让基层继续负“重”前行。要明确权责关系,在制度设计时厘清各部门间、上下级间的权责归属,建立健全务实有效的权责清单,以权定责、由责赋能、因事而异,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向基层“甩锅”。

优化实地调研,变“扎堆过场”为“按需深研”。近年来,一些“明星乡镇”“样板村”成绩斐然,在高光之下,大量“打卡式”“作秀式”调研纷至沓来,不仅无法获得实际调研成效,还造成了基层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调研有益,但须有度,切不可让过度调研挤占基层工作时间,打乱当地工作节奏。如何既能交流经验,又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成了一项重要课题。要合理规划,按需调研,实事求是地确定调研内容,精准选题,深入体验,避免重复调研、片面调研。同时,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拍摄主题视频、整理典型材料等方式,不断探索和创新调研模式,增强调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莫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调研,要用切切实实的举措实实在在地减轻基层接待负担,让更多的基层干部从“被调研”中解放出来。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人民政府 王茂娴)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6370.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