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 上好为民服务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作为新时代在基层治理中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奔跑者,村干部应当从这三种文化形态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聚焦人民群众诉求,全力服务群众大事小事要事,上好为民服务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最是书香能致远 ,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书约”,上好“理论学习思政课”。村干部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在基层工作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角色,拥有基层党建“指挥员”、惠民政策“宣传员”、春耕生产“农技员”、农副产品“销售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多重身份,这要求村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必须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因此,新时代的村干部当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持之以恒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反反复复“啃”各级政策文件,坚持不懈盘点、总结、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邂逅书本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上好“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必修课”。

最是实干动人心,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与民约”,上好“群众路线思政课”。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从一张白纸到满意答卷,从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都要靠真抓实干,而村干部是其中不可或缺甚至无可替代的存在。小到群众的一粥一饭,大到一山一水,群众的每一件大事、要事、小事,都有着村干部的身影。作为抓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实践者,避免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诉求始终“记在纸上”、实惠没有“落在身上”,是其使命所在。最是实干动人心,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走进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产业基地,唠家常、话里短、问冷暖、听建议,倾听群众声音、撷取人民智慧、解决群众难事,书写“与民约”的群众路线实践。

最是奉献显初心,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与己约”,上好“社会实践思政课”。社会是个“大熔炉”,而基层这一熔炉温度更高、火焰更盛,既能炼成“真金”,也能辨出“废渣”。“天渠”老人黄大发历时30余年,奉献余生只为“一渠”;“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群众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绝壁天路”;“吃亏书记”李连成发扬“吃亏在群众前,享福在群众后”的精神换来村庄蝶变……村干部应弘扬榜样精神,将为人民服务这一初心使命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在“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中增加群众的安全指数、满意指数、幸福指数,续写“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奉献篇章”,上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贡献双向奔赴的“社会实践思政课”。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侗族乡人民政府 姜谢)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6292.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