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基因库”,更是思政课的一本“活教材”。让我们借节日之名,一起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在“川军抗战馆”“不屈战俘馆”“地震纪念馆”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努力成为新一代“民族的脊梁”,让历史的灯火璀璨照亮一路锦绣,让心中之志凝聚脚下奋发向前之力。
走进“川军抗战馆”,于烽火硝烟中感悟“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川军从未负国,无川不成军。”川军抗战馆里,从战士们使用过的步枪、大刀、长矛、子弹、手雷,到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的“死”字旗,再到以沙盘、模型、雕塑、绘画、浮雕复原的抗战场景……这些文物仿佛都还留存着“昨天”的温度,走过布满抗战将士们红色手印和生平介绍的墙壁,350多万川军立下“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铿锵誓言犹在耳畔,战士们离家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犹在眼前。79年前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历史不会忘记川军苦战十四年,以弱抗敌强,前仆后继,愈战愈强,用最惨烈的牺牲换来最终的胜利。如今,腾飞的巨龙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广大党员干部要追寻川军足迹,不忘初心学习在抗日战争中锤炼和升华的“川军精神”,以实际行动让川军“有召必应、共赴国殇”的英雄精神绽放出时代光芒,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
走进“不屈战俘馆”,于血迹斑斑中感悟“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不屈战俘馆外形上借鉴了自然山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褶皱、绽裂,但仍保持方整锐利的形态,隐喻出不屈战俘的坚贞品格。馆内着意安排了窄巷、牢笼、放风院,用高窗、采光孔、小天井等塑造光环境,配合上战俘们面对日军镜头,眼神坚定、沉着冷静的照片,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屈战俘们受尽折磨,浑身是血,却依旧坚决抵抗、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正如馆长所说的他们不是“瓦全者”,他们是“玉碎者”,没有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所以,尽管现在我们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暗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但是我们必须记住是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永葆民族气节和铁血担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的复兴梦想。
走进“地震纪念馆”,于残垣断壁中感悟“八方支援,共克时艰”的团结气势。5·12抗震救灾纪念馆内陈列着“母爱之躯”雕像、破损的汽车、停摆的挂钟、残垣断壁的房屋、沾满尘土的小书包……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地震时被压在废墟之下的绝望与无助。整个场馆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主题,门厅里56根巨大的立柱拔地而起支撑屋顶,象征56个民族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历经2年时间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这片曾经山崩地裂的土地旧貌换新颜,一座座新的城镇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筑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坚固思想长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变“各想各事”为“同频共振”、变“各唱各调”为“众人合唱”,在基层舞台上演绎好不负时代、不负华年的合奏篇章。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程雅)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