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来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5月18日即将迎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不仅能让人们看到书本所学知识的具象化,还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文字符号,而是生动的、有趣的。年轻干部当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守护历史文脉,续写传承篇章,走进博物馆,上好一堂又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理清历史脉络,上好“饮水思源”的寻根“思政课”。“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每一处遗址都是既往历史的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从未名湖到莫高窟,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先生克服茫茫戈壁上的猎猎朔风和漫天黄沙,克服资源短缺和物资匮乏,克服寂寞枯燥和家庭困难,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满头的银发是她“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真实写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广大年轻干部要深刻认识文脉传承的重要性和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培养文化遗产传承的大局意识,自觉加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牢“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正确理念,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文物破坏行为,更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搞文物破坏和“伪保护”。

紧扣时代脉搏,上好“上下求索”的传承“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件文物都无声见证着历代文明的兴衰与流转,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心血。新时代广大年轻干部,要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明观,强化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增加历史智慧,多读书、读史书、读好书。要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人生追求的“个人梦”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以“自我革命”的决心书写奋勇拼搏、一往无前的故事,坚定走向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锚定未来航向,上好“百花齐放”的创新“思政课”。一次掐丝珐琅的制作体验、一场犹临其境的情景演绎、一趟科技赋能的博物馆“云游”……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历史融入当下、传统与时代共振,我们要自信地去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中熠熠生辉。只有以全球化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普遍性,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华文化加以考察、传播,才能更有效地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有文化自信的青年,才能不迷茫、不盲从、不随波逐流。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不断凝聚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历史、读懂中华民族!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驻勐角民族乡勐角村工作队员 罗雅迪)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5854.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