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文化阵地” 办好“大思政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各级各类学校要借助“文化阵地”的优势,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课堂模式、学习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育人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用好“文化载体”,创新教学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使命的基本保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征程中,学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用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引导青少年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不断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以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时机,通过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场馆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各类场馆参观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用好“文化资源”,创新课堂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是青少年实践教育的优质资源,学校要把思政课堂与实践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在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等活动中,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实质。与此同时,在学校思政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力求创新。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式专题讲授、互动式课堂讨论等形式,还可以将课堂搬出室外,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开展劳动实践,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让思政课活起来。专任教师可以将思政内容融入日常课程,推进专课与思政同步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如在汉语言文学中可从传统文化、汉字文明的源远流长角度凸显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承,从而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用好“文化元素”,创新学习方式。中华文化元素包括诗词、戏曲、颜色、服饰、建筑等等。这些文化元素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人文、宗教等方面,是组成一种文化的基石,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来源,深层次揭示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学校要把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积极建立“互联网+文化教育”的思政课,通过视频、多媒体等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文物和历史文化向学生传播,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推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思政慕课、思政云课堂、思政讲理等栏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图像化、数字化等方式广泛传播。同时,还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影视作品、经典书籍、思政教育最新政策等上传至线上教学系统中,使学生根据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模块,并运用微博、微信等及时与教师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让学生真正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魅力。

(湖南省耒阳市哲桥镇人民政府 夏求军)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5817.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