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墨子”传信,“天问”探火,“北斗”组网、“天眼”巡空……今日之中国,正以“智”驭风云之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每一步跨越背后,都蕴含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不舍昼夜的探索与奋斗。中国科技地位的提升,也是对每一位“以智慧为犁,耕种未来”的科技人最好的礼赞。科技工作者不仅是国家创新的“排头兵”,更是民族复兴的“筑梦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技工作者当以“火力全开”之势,践行科技报国之志,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之“智”。
“智”在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锻造“烈火淬金”的精神锋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在时光的经纬里,一代代中国科技精英怀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求知渴望,远赴异国他乡,于世界科技的巍峨峰峦间采撷智慧的光芒,却在学成之时,毅然拒绝“黄金屋”的诱惑,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光荣的归途。钱学森以“火箭人”的身份为新中国航天梦插上翅膀;黄大年手握“地球物理”的探测锤为中国地质研究倾注毕生心血;南仁东靠“对话苍穹”的热忱筑就观天“巨眸”……他们,将一颗颗赤子之心熔铸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报国赞歌。不同的时代,相同的选择。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的光荣传统,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与奉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高质量研究成果应用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
“智”在于敢为人先、集智攻关,笃定“星火燎原”的坚毅信念。科技探索之旅,犹似攀登险峰。科研工作者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前瞻视野,勇闯“无人区”,争做“拓荒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不断冲破认知枷锁、挑战既定边界,奋力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科技工作者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韧毅力,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在默默无闻的日子里,与复杂数据和精密仪器为伴,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坚持不懈地探寻未知的答案,拨开科技“迷雾”。“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智慧的火花往往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科技工作者要秉承“聚沙成塔”的协作精神,搭建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沟通的桥梁,汇聚各方之力、织密智慧之“网”,用科技融合的画笔勾勒中国“智”造的壮丽画卷。
“智”在于顺势而为、植根人民,营造“火树银花”的辉煌盛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识微见远的敏锐洞察力和预知力,紧握时代脉搏,瞄准国家战略布局,能从“冒出来一点”“露出一点头”中看到变化趋势。科研的价值在于服务国家,科研的荣耀在于造福人民。科技工作者既要“顶天”——勇攀科技高峰,攻克“卡脖子”技术,也要“立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民生福祉。要遵循“四个面向”,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将“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社会发展肌理。要肩扛使命,心怀人民,确保每一项创新与突破,皆是为了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科技之“光”照亮千家万户,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重庆市璧山区广普镇柏杨村选调生 吴若丽)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