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培植”让乡村人才“破土飘香”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收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当着力聚焦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水拓源”聚才、“固本强基”育才、“化木成林”用才,不断激发乡土人才“内生动力”,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活水”。

“引水”与“拓源”并举,培植沃土,选种催芽,以“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之“心”选“苗”。“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唯有广泛引才聚才,发挥人才聚合效应,乡村振兴才能聚人气、增底气、有动能。要深挖本土人才“蓄水池”。本土人才长期扎根在乡村,对村庄人文环境和资源禀赋熟悉。因此,可以重点关注本村有文化、耐吃苦、懂感恩的村民,聚焦发展需求,精心选拔、着力培养一批有抱负、有情怀、有能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本土人才,持续扩充人才增量。当然,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仅依靠培养本土人才远远不够,难以为功,必须吸引外来优秀人才与本土人才共同“筑巢”。应坚持需求导向,拓宽引才视野,优化引进机制。需细心摸排村庄外出大学毕业生、农民工、企业家等人员,以乡情为纽带,抓住能人对家乡感情深、乡土情结浓的特点,搭建本土人才返乡渠道,吸引此类群体返乡建设、回乡创业;同时,延伸引才链条,考虑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以项目引才、招商引才、以才荐才等形式引进与乡村发展“同频”的人才,激活各类人才之间的“链条效应”。

“固土”与“强基”同频,精准滴灌,向下扎根,以“育才造土,为国之本”之“水”育“苗”。乡村现代化蝶变的背后隐含着一群不仅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更对新技术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力的乡村人才。例如,农产品电商化并不是简单将农产品放入互联网,而是将农产品的传统产品形态和生产逻辑改造为适应数字经济的产品形态和模式;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背后需要人才既懂市场运营,又懂旅游热点与艺术品位等等。因此,要基于实际,立足本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乡村人才。一方面,依托各级党校,通过搭建平台,深度实施产教融合式培训,尤其将理想信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人才对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增强人才扎根乡村、奉献乡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信心决心;另一方面,坚持个性化、差异性、订单式培训,在细分与对比乡村人才供求缺口和需求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兴趣与项目,围绕市场营销、技术指导、品牌培育等课程,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营销和品牌建设经验,不断提高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让他们在“精准滴灌”中“茁壮成长”。

“化木”与“成林”共进,搭台铺路,茁壮生长,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之“肥”壮“苗”。聚才育才,目的是更好地用才。唯有精心搭建人才“练兵场”,方能“带好队”,练出“真本事”。首先,要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乡土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其次,当抓住人才的“事业年龄”与成长成才的“黄金期”,坚持不拘一格用才。在深入了解人才的技术特点、兴趣爱好,长处优势后,取其所长,以人岗相适原则,量才任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鼓励他们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的潜在价值,让乡土人才在广阔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大有所为。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深化乡村人才激励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正向激励机制,甚至可以从致富能手、回村能人等优秀乡土人才中培养选拔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使其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空间,创造自身价值。同时,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加强社会引导等方式,为“优秀乡土人才”创造宣传、交流的机会,在“同场竞技”中构建起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人民政府 沈文雨)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4974.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