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收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随着农村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各地也在热火朝天“引贤招才”,但人才如何“招得来”也“留得住”?“蜻蜓点水”来去匆匆的困境如何避免?必须要重视乡村引才的“黏合度”。
基层求才应“如饥似渴”。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高学历人才,为了反哺农村建设发展,国家也不遗余力选拔高素质人才前往基层任职,但到最后,真正有本领、有梦想的人才离开基层却是“屡见不鲜”。不少言论将“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归咎于他们“心气高”“要求高”,但也有部分原因是在于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重视不够。组织部门费尽心血将人才“新能量”注入基层,是希望他们能为当地发展带来“活思路”“金点子”,但一些基层单位却把“千辛万苦引入的人才”当做自己日常事务的“接盘侠”,更有甚者,趁人才“初来乍到”之机、借“重担锻炼”之名,将单位里“没人干、不愿干”的活一股脑派到他们头上,久而久之,人才在单调繁琐事务中体会不到“价值感”,怀才不遇只能“另谋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只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们国家的发展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要想提升乡村引才的“黏合度”,基层从心底渴求人才非常重要,只有真正渴求,才能真正重视,进而才能真正对人才有所规划。
人才成才需“谦虚进取”。虚己者,进德之基,人才纵然是“人中龙凤”,但来到基层时也要以群众为师,方能成长本事,切勿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漂浮干部”。在基层天地多经历、多磨砺,向基层群众多请教、多分享,群众观点才能更好树立,才能知民之所盼、国之所需。在谋划乡村发展各项事宜时,要善于借助村干部的“人情力量”,把群众动员到乡村振兴的各项事宜中,让人民“汪洋大海”成为乡村“发展快艇”驰骋的动力源泉。同时,人才还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摒弃“躺平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真正把“乡村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增收”作为评价自身工作的标准,秉持创新精神、斗争精神,积极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向外招商引资,向内优化基层管理方式,并积极宣传推广,让外界看到“基层新风光”。
基层育才需“鼓足干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人才最大企盼唯有尽情施展才华。习近平总书记视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他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因此,想要把人才“招入留住”,进一步增加乡村引才的“黏合度”,基层的激励鼓劲,用心培育是极为重要的。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开拓创新”,离不开基层更完善的服务政策、更友好的创新环境,若人才在基层干事创业“一步三回头”,被“条条框框”束缚了手脚,人才资源是很难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基层要打开“舞台灯”,为优秀人才提供学习、发展、引领和创新的平台,如此才能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和热情,他们才能在广袤的田地间大施拳脚,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航员”。
基层求才若渴,不遗余力扶持人才;人才视村如家,殚精竭虑谋求发展,如此才能提升“乡村引才”的黏合度,真正实现乡村与人才间的双向奔赴!
(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选调生 王君)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