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理念,让两岸“又绿”。“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历来看重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从小兴安岭到秦岭深处,从余村矿山到伊春森林,从海洋鹭岛到青藏高原,总书记用脚步牵挂着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之大者”。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两山论”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拿出将荒原变林海、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用不懈行动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使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聚“绿”赋能,开拓“因地制宜、生态富民”之路径,让人民“享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让人民“赏绿”,更要让人民“享绿”,要将生态环境带来的优势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广大党员干部当写好转化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把“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同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和打造生态品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点绿成金”,以好风景长出新经济,以高颜值带来高产值,让“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
执“绿”向新,汇聚“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之合力,让山水“常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只有做好体制机制改革和顶层设计方能与时俱进,使绿水青山得以常在。无论是“你承诺保护,我兑现补偿”的地役权改革,还是安浙两省在新安江上下游水质“对赌”,以及“两山银行”“森林贷”发展绿色金融等,都是绿色发展之路上的创新实践。广大群众当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塑造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聚贤镇人民政府 蒋瑞智)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