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越千年 “绮梦”映今朝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和“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与战略远见。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汉唐盛世气象雄浑、宋明风韵清雅犹存……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五千年文脉滋养了壮丽华夏。风雨兼程中,中华文明融古铸今,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踏上新征程,党员干部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当以“又踏层峰望眼开”之势,深化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和交流互鉴,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文明的浩瀚长卷绵延不绝、光华永续。

展沧桑画卷,寻古韵遗风,守护“薪火相传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漫漫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遗产灿若星辰、熠熠生辉。兵马俑军阵沉寂,诉说大秦帝国的煊赫恢弘;三星堆沉睡千年,展露迷雾丛生的古蜀文明;二里头秩序井然,破解最早王朝的文明密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仿若“时间胶囊”,封存着历朝历代的“时光记忆”,而那些泛黄的古籍、沉默的文物,则是低语的“信使”,传递着往昔的智慧与辉煌。守古以鉴今,护遗以泽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蹄疾步稳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悉心守护每一块“文化碎片”,让古文的韵律在现代语境中“回响”;让古建筑的飞檐斗拱在新天地间“重生”;让非遗技艺的精湛灵韵在时代召唤中“舞动”,确保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完整交给后人。

贯古今文脉,扣时代心弦,启封“时空交汇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盲目接受一切或单纯复制过去,而应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准中国人的“文化DNA”,结合新时代发展语境,灌注新的时期特色、表现方式及生命活力。《国家宝藏》演绎文物传奇、《经典咏流传》唱响千古诗韵、《唐宫夜宴》重现盛唐辉煌、《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在数字化技术与创新展陈的“雕琢”下,古老的故事与物件得以“跨越时空”,在现代社会“重焕青春”,以亲切、活泼的形象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担当,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及日常生活,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注入文化“雨露”,唤醒大众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情感共鸣。

系人文纽带,促文明对话,共筑“和合共生梦”。“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到中国—中亚峰会,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到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启迪。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通过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依托“中法文化旅游年”“中俄文化年”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文明对话平台;鼓励和支持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传递“东方美学”。每一次交流互鉴,都让世界更懂中国,也为全球叙事体系建设提供了“中国范本”。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高质高效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红”闪耀世界舞台。

(重庆市璧山区广普镇柏杨村选调生 吴若丽)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4535.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