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新规划”,让城市建设换“新衣”,点染乡愁“新记忆”。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龙头”舞得好不好,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进入提质增效阶段。但城市建设投资大、见效慢的共性始终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各地要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挖掘记忆中的乡愁,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因地制宜打造城市建设“新规划”蓝图,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等项目,推进城市再“升级”。在推动城市更新的同时,要注重城市环境改善,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相结合,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一条条老街,一间间老店铺,在新的时代下绽放新的面貌,为后世子孙留下乡愁的滋味,让城市不光有形,更会有神。
留下人间“烟火气”,让便民惠民更“宜居”,绘就幸福“新生活”。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有限的改造空间改出大民生,中国城乡正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民生福祉不断殷实。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当中,民生建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和发展相结合,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兜底性民生建设,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关注民生民计,竭力改善民生福祉,大幅度提高兜底性民生保障的实际效能,不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和配套服务,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效能,着力解决并完善市政设施、城市疏堵、环境治理等居民的迫切需求,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城市便民惠民更“宜居”,为人民群众绘就幸福的新生活。
美化城市“新环境”,让引景入城增“颜值”,谱写生态“新诗篇”。城市绿化美化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美丽的自然风光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生机勃勃的绿色,不仅能赋予城市蓬勃活力,也能滋养百姓的心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为群众创造更加干净优美、文明舒心的城市环境,让自然山水融入城市空间,积极开展市容市貌园林绿化整治提升行动,集中力量,全面清理城市垃圾,清洗路面污渍,并通过拆除违章建筑、增加配套设施等方式,科学规划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绿化品位和档次,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铺就城市文明的生态底色,让“开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市民身边的风景,让城市的绿色发展相统一,让城市面貌焕发新活力。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涪西镇 李星宇)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