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地标、存记忆、亮名片传承“革命文物”

《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指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沧桑巨变,岁月荏苒,革命文物见证历史风云,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引革命文物“源泉水”浇灌乡村振兴“致富花”,是把革命文物运用好的“密匙”所在。崭新征程,广大基层干部要用“无言大爱”打湿“求知眼眶”、从“无声文物”寻求“有形财富”,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建功立业。

“红色地标”点染“文旅线路”,“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活”出革命文物“新生机”。“山河为碑,历史作证”,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革命文物见证着中华儿女的顽强拼搏、奋发图强。一处处“红色地标”诠释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南昌起义的“红十字马灯”、井冈山上“八角楼的灯光”、渡江战役用的“小木船”,每一处“红色地标”都在讲述一个或者多个“感人故事”,这些“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征程。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将一个个意义非凡的“红色地标”精心研发,从具有“辨识度”的本土“革命文物”中挖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出一条融合“自然风光”“红色遗迹”“人文情怀”“故事旧址”为一体的红色经典文旅线路,开创“红色研学+”模式,不断改造提升红色资源点位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强化品牌特色,逐渐构建覆盖全域的红色文旅、红色教育“矩阵”,用“革命文物”星星之火,点燃“文旅融合”的“燎原之势”。

“红色记忆”激发“创新灵感”,“因势乘便”连通“产业链条”,“活”出革命文物“新姿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革命文物“见证历史”,留印“历史足迹”,是“万千新变”的“源泉”,能够唤起人们对“红色文创产品”的特殊感情,为“产业发展”奠定情感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借力“互联网”发展之势,提升“数字科技”运用能力,引进5G、VR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让红色资源“开口说话”,不断增强革命文物的磁吸力,延长红色文旅产业链;从革命文物中解锁“经典红色故事”“红色诗词”“红色家书”等“文化元素”,依托革命文物“具体形象”“文化符号”,做到以“文”为魂、以“创”为径,创新研发“红色IP”产业,让既彰显“历史脉络”,又绽放“时代光彩”的红色文创产业“脱颖而出”,推动形成革命文物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让红色资源“亮”起来,让红色记忆“活”起来,让红色血脉“动”起来。

“红色名片”汇聚“天下英才”,“因人而异”讲好“历史故事”,“活”出革命文物“新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承载着红色文化的“根”和“魂”,让革命文物“火”起来还不够,只有抓好“人才”这个关键“变量”,才能让其“火”下去。广大基层干部要从博物馆里“唤醒”革命文物,联动相关部门、高校,通过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创办就业实训基地、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让文物保护、管理、宣传方面的“人才雁阵”飞入“诗和远方”,深入挖掘整理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和精神内涵;还要从本土农民中挖掘“退伍老兵”“红军后代”“模范党员”等人才,为他们开设“线上直播”“线上文旅推介”“线上文创产品营销”等技术课程,把他们培养成文物保护、管理、运用三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助力“旧文物”焕发“新光彩”,实现革命文物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人民政府 陈钦钦)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4402.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