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桐庐县莪山畲族乡 彭蕾近日,江苏南京中山东路的溧水区实验小学在社交媒体火了,一套停车、等候、接娃一条龙的“地下接送系统”,一举破解了中小学放学路段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
从“囿于地上”的传统“接娃”难题,到“深入地下”的“出圈”智能方案,“地下接送系统”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向下”探索、摆脱“思维窠臼”的必然结果。基层工作亦如繁杂的车流人流,只有保持“向下”姿态,沉深下实,才能打破常规、解难破题,持续输出高效模式和系统样板。
第一式:“眼向下”,以“问题导向”跳出“平面思维”。该校透过放学接送秩序混乱、严重影响路面交通的共性困扰,发现了地下车库作为缓行脉络“疏通关节”的可能性,并根据地面接送情况,提前预估了“地下接送系统”可能存在的双向错车拥堵问题,采用单循环模式,实现高效通行。这种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的眼光,和直击“痛点”“堵点”“难点”的能力,既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试金石”,也是为民办实事的“关键点”。若基层工作只是停留在平面思维,画几条“停车线”,立几块“指示牌”,则必然徒劳无功,甚至落入形式主义陷阱。只有实打实地“向下看”,才能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迈出赢得群众真心认可和点赞的第一步。
第二式:“脑向下”,以“因地制宜”打破“路径依赖”。“地下接送系统”的成功范例,是立足于学校环境实况,因地制宜推出的解决方案,或许并不适合其他地情校情不同的学校照抄照搬,但却向我们再次揭示了“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哲理。有时我们缺少的不是解难破题的办法,而是打破路径依赖、对症施策的“下沉式”思路。在基层,类似接送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层出不穷,且村村各异、户户不同,最关键的是要有的放矢“向下想”,既要有借鉴他山之石的“共性”,也要有结合自身条件的“个性”,通过党员干部身先垂范,投身一线,千方百计寻找“金点子”,开辟“新路子”,真正让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第三式:“脚向下”,以“科学细致”提升“人情温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地下接送系统”还有更多人性化举措。当学生人脸识别通过闸机时,“离校信息”也将通过短信实时同步至家长;当家长不能及时赶来时,学生等候专区的书桌椅、图书角、乒乓球桌等暖心设施也给了孩子们一片天地。“民惟邦本”,四字重若泰山。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秉承一份“人情味”,学会“向下走”,走到群众身边去,让察民情更多一些、体民意更真一些、解民忧更实一些,来把实事办到点子上,好事做到心坎里。用时时“在路上”和常常“在现场”,满足群众的天天“好心情”。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