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声、倾听、解题”中书写基层治理答卷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的“前沿阵地”,基层的舞台广阔而复杂,它要求基层干部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更要拥有深厚的人民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基层干部要以“传声、倾听、解题”为笔,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基层治理的答卷,让每一笔都凝聚着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每一划都彰显着治理的智慧与担当。

握紧“政策之桥”传声笔,“用心”答好“情感共鸣”凝聚题。“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才能具有成效。民生新政、惠民举措再多再细,如果老百姓不知晓、没用上,再好的政策也会止于“最后一公里”,沦为“空中楼阁”。基层干部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将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的关键一环。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驻村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宣传员”。他们不仅要准确理解政策的精髓和要义,更要学会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话”、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解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选择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进行政策宣传。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扩大了政策宣传的覆盖面,也深刻改变了政策传播的方式与效果,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基层干部要当好政策的“扩音器”,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式让党的声音“声入人心”,用心架起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政策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转化为群众心中温暖的关怀和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党的关怀在群众心中实现“情感共鸣”。

握紧“民情之声”倾听笔,“用情”答好“需求回声”民心题。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做到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导向。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常听“民情之声”,做到“群众怎么盼,我们怎么干”。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听群众的“呼声”,“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个需求,将他们的急难愁盼挑在肩上,将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无论是邻里纠纷的调解,还是贫困家庭的帮扶,只要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我们都要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件件小事背后群众诉求的差异性,精准对接差异化需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次我们要善听群众的“骂声”,敢于“开门迎检查”,让群众当“改卷人”,把群众的“骂声”作为修正工作方向,改进工作方法的切入点,深挖群众需求,并善于“管中窥豹”,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让群众的“骂声”转为“笑声”。

握紧“难题之钥”解题笔,“用力”答好“为民解忧”优化题。“传声”“倾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题”,基层干部既要解决群众“担忧题”,又要解决群众“期盼题”。在“传声”“倾听”的过程中,“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坚决摒弃精致利己的“自我设计”与“自我包装”,自觉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查实情、办实事,在干事创业中“解难题”“涉险滩”,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古语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基层干部的工作,不仅关乎当下的民生福祉,更影响着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基层干部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同时,也要积极回应他们的“热切期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基层干部应当主动作为,提前布局,始终比群众多想一步,始终站在群众的前头,用前瞻性的思维和行动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与发展。精准成功的预见,绝不是在办公室里的“拍脑袋”决策,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经受摔打锻炼,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常“思变”、常“创新”,确保基层治理工作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与群众的需求紧密相连。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市委组织部蒋红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6374.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4 日 下午10:04
下一篇 2024 年 12 月 4 日 下午10:51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