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随笔:老大哥的驻村“秘诀”

2019年10月,我怀抱着满腔热情,踏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平和乡这块土地,正式成为一名驻村干部。时光恍惚一瞬。转眼5年时间,我从一名驻村“愣头青”变成了如今深深扎根基层土地的驻村“老大哥”,不乏一些“秘诀”可言。

秘诀一:驻在乡土中,乡言俚语是基石,信任作“敲门砖”。驻村工作,远非填填表格、报报数据、发发通知那般简单机械。在这一系列看似繁琐的常规任务背后,跃动着每一位村民鲜活的人生。“最近天气好,要赶紧收秋稻谷。”“台风来啦,快去避灾点躲躲!”“家里老人走了,想办得漂亮些,让他风风光光的……”村民们一点一滴的生活碎片,都蕴藏在乡言俚语之中,亟待我们倾听、梳理。自东方村上任第一天开始,我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分子,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我用1个月时间走遍东方村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通过“拉家常”“聊闲天”的方式快速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并为300余名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个人信息库,明确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家庭成员去向等信息,为之后的驻村工作开展起了个好头。走在乡村小路上,我总是主动和村民问好,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有些村民起初还觉得我是个“怪人”,后来聊得多了,也愿意和我絮叨村里的各种小事。一些调研工作,在聊天中轻松完成;一些政策解答,在聊天中轻松传达。

秘诀二:脚踏田垄间,矛盾纠纷是常事,理解作“压舱石”。群众的生活素来是平淡而朴实的,东家的羊吃了西家的菜,南家的鸡啄了北家的瓜,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然而一些“小问题”若不及时解决,积怨久了,便要酿出“大矛盾”。作为驻村干部,我们脚踏田垄间,切不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亦不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更不能一推了之,将矛盾问题“甩锅”给旁人。早在清代,大学士张英的“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已然揭示了矛盾纠纷的最佳化解方法——理解与包容。“多替群众想一分,多为群众退一步”,只有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重视群众的急难愁盼、找准问题的关键节点,我们才能找到化解矛盾的钥匙,让一些看似棘手的矛盾自然而然地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么站着吵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坐下慢慢聊……”“大家先消消气,来喝点水,不耽误这一时半会儿的。”“没事的,没事的,都是小事情。”驻村以来,我坚持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理念,化解邻里矛盾、婆媳关系、赡养老人等问题200余件,努力把群众的矛盾化解在自家院里。

秘诀三:心怀民生事,躬身实干是关键,笃行作“主心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实干笃行是一名驻村干部的应有之义。“贤流哥,田里又冒烟了。”“贤流,我妈妈生病了,可以医保报销吗?”“这个水太脏了,大家会喝出问题的。”从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到科普秸秆焚烧的危害隐患;从核定高龄老人补助标准,到走访帮扶困难群众;从检查水体污染,到参与铺设村内水管网道,我帮助群众解决“民生小事”190余件,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解决群众烦恼。与此同时,我还结合群众需求清单,积极改造提升东方村“邻里食堂”,增加了“送医上门”“爱心理发”“共享洗衣”“休闲观影”等服务,并主动争取社会组织资源,为村民举办邻里节、文化节,努力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和精神生活。“贤流很好的,村里什么事都尽心尽力,和我们没有一点架子。”每当听到群众的夸赞声,我都不好意思地笑笑,毕竟对我来说,这只是我该做的工作,对群众而言,却在不经意间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温州市优秀驻村干部”“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寒潮行动先进个人”……尽管驻村工作只进行了短短5年时间,但我却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我亦深知,驻村工作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止境、未有穷期。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沃土、总结经验秘诀、合理运用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平和乡人民政府王洋阳吴贤流赵雪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4877.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11 月 14 日 下午1:02
下一篇 2024 年 11 月 14 日 下午1:54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