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调研,这不仅是一次对地方发展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对民生福祉的深情牵挂。从云梦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到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的乡村振兴,再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的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步都踏在了民生的关键点上,生动诠释了“为民之事无小事”的深厚情怀。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系民生。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镜,深刻领悟“为民之事无小事”的实质内涵,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以初心、决心、匠心绘就为民服务的新画卷。
从“荆楚之行”中读懂“时时牢记为民之心”,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初心,做一个践行“为民服务”的“有心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民生始终是他心中最重的牵挂。立足新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荆楚之行”中,读懂“时时牢记为民之心”的初心使命。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将人民群众“置顶”。在工作中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下沉一线,走进田间地头,步入居民楼栋。在基层多听听“民声”,在一线多接“地气”,多讲“大白话”、多谈“民生理”,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子、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饭”,真正与他们打成一片。主动与人民群众心贴心、手挽手,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努力把人民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做一个践行为民服务的“有心人”。
从“荆楚之行”中读懂“事事恪守为民之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做一个推动“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期盼与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荆楚之行”,读懂“事事恪守为民之责”的工作方向。作为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起乡村振兴的重任。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就必须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挖掘特色产业潜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条。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在“入深山”“访群海”“觅林下”的过程中做到有“远略”、重“实际”、合“乡情”,使乡村振兴规划“看得远、落得实、行得通”。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要让群众明白“为何而干”“如何干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让“山水乡愁”变成“聚宝之盆”,让“好风景”变成“好前景”,做一个推动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从“荆楚之行”中读懂“处处力行为民之举”,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做一个完善“民生工程”的“筑梦人”。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荆楚之行”,读懂“处处力行为民之举”的工作要点。无论是扎根在基层,还是拼搏在改革最前沿,都要牢记党员的第一身份、第一职责、第一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民声”“民忧”“民盼”中找准民生事业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要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优化完善各项民生政策,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调研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全面深入准确掌握群众“急难愁盼”。把群众事一件件干好干成,用民生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做一个完善民生工程的“筑梦人”。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委组织部张小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