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应施“精准”之策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人民政府 于恒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调查研究自古以来就是社会领导者和管理者重要的工作方法,它不仅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其实,基层一直以来都不缺少调查研究,只是部分调查研究成果对基层的帮助不多,发挥的作用不大,最终导致出现调研“纸上谈兵”“蜻蜓点水”等不良现象,逐渐蔓延开来,甚至演变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若想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唯有实施“精准”之策,才能真正了解实情、查清问题、有效解决、确保质量,从而树立正确的调研新风。

“精准导航”去对地,才能了解实情。调查研究首先要解决“去哪调研的问题”。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下基层搞调研时,愿意去事少、钱多等硬件条件优越的地区,既不需要自己解决什么,又不需要向上级建议什么,一句“好”就可以贯穿调研全程,既省心又省力。这其实是对调查研究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要坚决摒弃!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葆有“你不去、我不去、那谁去”的政治责任感,带头奔赴“险滩多”“丛林密”的复杂环境,只有钻进经济发展滞后、组织软弱涣散等“矛盾窝”,才能切实接触到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棘手事”,从而真正发现“屋漏之处”“政失之由”。

“精准定位”选对象,才能查清问题。《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政治财富。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只有人民群众才能评价我们党服务的质量好不好、路线清不清、效果行不行。因此,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始终将我们的服务对象作为我们的调研对象。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若想让人民群众说真话、吐实情,就要切实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朋友圈”,真正拉近党和人民之间的距离,以真心换箴言,从而查清问题、找准症结。

“精准指路”亮实招,才能有效解决。调查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与否即是调研的成功与否。当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俗话说:“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做“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有为善为之人,始终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终身课题,常修常练、常学常新。不论人民群众提出如何棘手的问题,都要将其列表装框、对账销号,同时,要精准找到问题的切入点、破题点,从而追根溯源、刨根问底,逐步将问题予以解决。

“精准落地”勤回访,才能确保质量。调查研究工作最怕的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坐了一车子、围了一桌子、写了几篇子”不是调查研究的重点,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重中之重。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若想知晓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解题方法是否同意,对我们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是否真正解开了老百姓的“心结”,就要勤于回访,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可以说,“回头看”是为了更好的“向前看”,要切实对照工作的既定标准和要求,根据老百姓的反馈与意见,常反思、常检查、常总结、常整改,只有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才能防止调查研究“雷声大雨点小”,从而进一步推动调研成果落实落细落地。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437.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上午7:16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上午7:21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