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治水”智慧 让产业人才“活水”涌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人才,如同“活水”般,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各地各部门要巧用古人“治水”的智慧,为人才开凿“引水渠”、筑实“蓄水池”、推广“轮灌制”,使人才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引擎,以人才优势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开凿“引水渠”,因势利导挖掘产业人才“活水源”。穿山修渠,引水灌溉。要“引水”必先“开渠”,开凿“引水渠”找准人才的“落脚点”。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和未来经济布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动态掌握现有人才和所需人才之间的“信息差”,做好“精”字文章,把握“准”字导向。坚持“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的原则,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相结合,“一产一策”制定全链条人才引进政策,提升各项人才政策的匹配性、协同性、专业性。同时,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企业自评、以赛代评等方式新增高技能人才,推动更多本土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实施“政企校联动、一体化培育”计划,全力拓展各类专业人才技术承载平台,切实畅通人才“入口”,为引进“源头活水”提供基层保障。

筑实“蓄水池”,围堰筑坝提升产业人才“优质泉”。长效的人才管理机制是“蓄水池”的“池体”,机制足够系统全面,“池体”才能牢靠稳固,人才“活水”方能滴水不漏。各地要坚持系统集成、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制定“个性化”培育举措,让人才能够快速适应“本土化移栽”。针对重大产业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重大需求,打造产教融合、产才融合项目,创建产业人才培训载体,实施“双导师制”“现代师徒制”,大力发展“校中企”“订单班”等多种模式,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定向培养融合型高层次产业人才。要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之路,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干部,涵养地下水层,坚实支撑;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汇聚澎湃瀑布,引领潮流;培育高素养劳动者,深挖充沛井泉,源源不断,打造一池“思想先进、能力过硬”的优质泉水。

推动“轮灌制”,引水入城激发产业人才“新动能”在农田灌溉作业中,往往针对上游“漫灌”、下游“缺灌”的用水矛盾,会通过对分水口调控以及塞涵堵漏,利用“轮灌”的方式配置水源,保障上下游用水需求。人才工作亦是如此,可通过“外部轮灌”和“内部轮灌”实现人才“活水”源源不断、有机更新、竞相涌流。“外部轮灌”是以跨区域思维破题,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及用人实际,加速推进共建园区、特色产业园建设,建强加速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形成承接新动能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载体矩阵。“内部轮灌”则是区域内部交流,紧扣“产业地图”精心绘制“人才地图”,坚持人岗相适,从事业发展、岗位需要出发,全面客观分析人才能力水平。坚持科学管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既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又不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要耐心引导、悉心呵护,宽容“失败”“错误”、鼓励创新创造,让人才茁壮成长、活力迸发,构筑人才与产业共荣生态圈。

,江苏省金坛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李文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4198.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11 月 7 日 下午10:50
下一篇 2024 年 11 月 7 日 下午10:51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