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持续用“新”创作、“新”科技、“新”人才浇灌孕育,让文化之“花”常开长盛。
赓续“新”创作,深耕传统沃土汲取“灵感”,孕育文化作品独特“花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近年来,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作品以传统为“根基”,以创新为“引擎”,搭载时代“飞船”,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青春活力,也让传统经典于当今时代再度绽放华彩。电影《长安三万里》让观众感受到波澜壮阔的“唐代传奇”,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舞剧《只此青绿》唯美细腻地述说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些文艺作品的出现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新时代的创作者,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找准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加以融合,孕育更多深入人心的时代“新”作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使文艺创作更有精神能量、更有文化内涵、更有艺术价值。
借力“新”科技,解锁数字时代融合“密码”,浇灌文化传播璀璨“花开”。当下,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让人看到中华文化的更多打开方式,也让人看到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新路径。从“云游长城”“数字藏经洞”的惊艳亮相,把文化艺术资源“上线入云”,到《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还原了古蜀文明的奇境,再到“刷屏出圈”展现了神秘东方神话世界的《黑神话:悟空》,在新时代,文化因科技的赋能更显活力,前沿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持续投入科技研发,掌握核心科技,找到“文化+科技”更多的“打开方式”,实现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让文化资源从历史中“走出来”、于光影中“活起来”、在大众中“火起来”,用科技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发展注入新活力。
培育“新”人才,激发多元跨界创造“活力”,助力文化发展长久“花盛”。人才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皮影传承人党飞华借助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曾经的游戏原画师,辞职后成为网络博主的江寻千学习打铁花、制作苗族头饰,还原龙凤蜡烛,让民间艺术在时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辉;国风变装少年朱铁雄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孙悟空、哪吒、二郎神等引入现代生活,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式的热血与浪漫。这些无一不在证明我们要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传统艺术、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让更多的“能工巧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焕新传统文化,在文化新业态迅猛发展的实践中搏击风浪,用更多有新意、有新潮的“出圈”作品,激活全民文化创新活力,为中华文化的持续繁荣与走向世界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确保文化之“花”常开长盛。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人民政府王芷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