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人民群众 用实践诠释“劳动最光荣”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曾几何时,那首《劳动最光荣》的儿歌就一直回响在耳边:“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是呀,我们在辛勤的劳动中,创造着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锻炼着人类的身体、智慧与能力,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身居何位,始终把“劳动”扛在肩上,把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对“劳动最光荣”的最美诠释。

弘扬“劳模精神”,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二十四字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值得每一名共产党人珍惜与传承。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楷模,从王进喜到袁隆平,从申纪兰到张桂梅,从邓稼先到时传祥……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一道道时代的光辉,无时不叩击着我们的灵魂。他们立足于不同的岗位,将自己的业务做到极致,将自己的情怀做到极致,为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树起了“标杆”,指明了“方向”。我们弘扬“劳模精神”,就当在思想上向模范看齐,在业务上比学赶帮,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劳动永远在路上。

弘扬“劳动精神”,培养情怀,注重实践。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劳动精神”被第一批纳入。“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劳动精神”的基本要义。习近平当年来到梁家河,就完全融入到陕北父老的生活中,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村人”,与“劳动”结下不解之缘,锻造出了一颗一切以民生为重的“初心”,在艰苦的“劳动”中体验、感受别样的幸福。正如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总结的那样:幸福要靠劳动,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须知,在“劳动精神”中,“崇尚”与“热爱”是一种情怀,“辛勤”与“诚实”才是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唯有将情怀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劳动”中创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所谓“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产品的打磨,还适用于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就是对“工匠精神”的准确诠释。从整体来说,国家的建设正如产品的打磨,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努力。因此,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实践的党员干部们,人人应争当“大国工匠”,默默坚守,孜孜以求;从细节来说,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肩负着具体的责任,要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把自己的工作、事业做得最好。这样,形成“精益求精”的良性循环,在不断的奋斗中,大家的心更红,劲更足,志更坚,效率与质量都将大大提高。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这是真正的劳动者必备的情怀。英国作家罗斯金说:“只能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两者是不能分割的。”“劳动”对于人的成长之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劳动”是多元的,有体力的,也有脑力的,无论从事的是何种形式的“劳动”,都应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实践中永远记住并感受“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内涵,在“劳动”中走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诗和远方。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366.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