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刚过,天气是突然变冷的,我在基层是慢慢成长的。抓着酷夏的尾巴,以选调生的身份进入基层,已两月有余,见证并参与着农村的丰收,也收获了成长的丰收,“昨天今天明天”的丝丝缕缕编织了我的选择、行动和承诺,结成青春的花瓣,我也真正明白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厚重。
“昨天”:“身入”基层,走出去是为了进来,来奔赴一场一生的约定
我知道我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要走到哪里去。从小学到研究生,从小山村到大城市,支撑我前行的“引擎”是逃离,逃离农村、逃离农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艰苦劳作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永恒的生存姿态。即将毕业时,“选择题”突然变成了“简答题”,“小镇做题家”没了驾轻就熟的从容,只能凭心答题,回顾“逃离之路”,更像“自识之路”。一步步认识到“全靠自己读到大学”的幼稚,没有家人的支持、政策的倾斜、老师的教诲,我依然只能埋头耕作。认识到自己并不是逃离家乡,而是寻求解决,要走出去取回“真经”,发展家乡。因此,怀着感激之心、变革之心,我离开了上海,回到家乡,来赴一场承诺已久的“责任之约”,实现家乡的繁华。
“今天”:“心到”基层,到这里是为了融入,来搭建一座连心的桥梁
我从农村来,我知道村里的路该怎么走。到村里,我的第一个任务是了解监测户情况,挨个打电话时,一个老人说“要落雨了,等我打完苞谷再说”,当我准备下一个时,看着窗外呼啸的狂风、阴沉的天空,想起以前快下雨时收割玉米的匆忙与紧迫,突然的热血上涌让我扔下笔,直接冲向杨大爷的玉米地,他焦急地掰着玉米,看到我吼道:“那个谁,不是让你等等吗?”我回了句我来帮您,左右手从顶端将玉米苞叶分成两半,用力一扯完全露出玉米,然后再使力一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完成收割后,杨大爷的一句“小吴,就在我家吃点晚饭嘛”,让我感动不已。因为从“那个谁”到“小吴”的变化,代表着认可,杨大爷此后逢人就说“新来的小吴,干农活狠得很”,我在村里的称呼渐渐统一成了“小吴”,我也与村子产生了一种心连心、共脉动的错觉,我已然成为村子的一部分。
“明天”:“情至”基层,做服务是为了惠民,来送出一份真挚的礼物
我是村子的一部分,我要为乡亲父老们做些事。用真心换真情,这成为了我打开工作的“万能钥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眼睛放亮、脚步放快,主动接过群众手上的事情,为后续工作铺垫。我相信,随着与村民的联系愈加紧密,我将完全了解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存在困难,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相应地,我必须全方位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万金油”,无论是高考志愿填报、讲解家庭作业,还是社保政策讲解、手机使用指导等,我都得会做,而且做得好,为村民提供高质高效、通俗易懂的服务,让村民生活更便捷、让村民发展更全面,让“小吴”进一步变成“小吴专家”。乡村振兴,说到底是村民的收入提升、生活改善和全面发展,每一次简单的帮助、每一次高效的交流、每一次决策的辅助,都能撬动一点点乡村振兴齿轮的转动,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大势。
,重庆市秀山县委组织部吴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