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群众口碑好不好主要在于干部是否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否真正做到听民情、聚民声、解民忧。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并运用群众路线,常与群众“碎碎念”,让人民群众“笑欢颜”。
常用“冒热气”的语言与群众“碎碎念”,让干群真心交谈“无障碍”。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当前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往往是拆除干群“心墙”、打开群众“话匣子”的优选“端口”。要时刻关注人民关心关切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问题,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做到言之有料、胸中有数。要对群众密切关注的“芝麻小事”做到“如数家珍”,说群众话、办群众事,少一些“生搬硬套”的“虚话”,多一些“直来直往”的“实话”。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这一面,多说“贴心话”“暖心话”“交心话”,群众自然愿意听、乐于听。
常用“接地气”的语言与群众“碎碎念”,让百姓吐露心声“零距离”。群众语言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化解矛盾的桥梁纽带。在与群众话家常、打交道时,“接地气”的大众化、口语化语言,才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群众。要能脱口而出“群众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俚语、土话等说出群众心声,把话语说到群众心坎上,让说出来的话语充满“乡土气”“烟火气”。要在深入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在走村入户、走访调研中深入了解群众语言中蕴含的群众智慧与真实心声,掌握了解思想动态,开展工作、解决矛盾时用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话语同百姓交流,群众才能更好听懂,进而广泛接受流传。
常用“聚人气”的语言与群众“碎碎念”,让合力解决问题“笑欢颜”。语言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带着泥土味”“沾满稻花香”的群众语言更是做好群众工作、凝聚思想共识的有力武器。政策是否能够落实落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要想真正与群众走到一起、打成一片,就要始终站在群众的视角研究问题、思考对策,将晦涩难懂的复杂语言转化为易于理解、能够接受的“群众话语”,把政策理论讲明白、讲具体、讲生动,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实现思想认同、走进群众内心。要讲“百姓话”,说“百姓理”,用最朴实无华、最直白坦诚、最真挚有力的话语去凝聚思想共识,才能成为群众最坚实可依靠的贴心人。
,湖南省邵阳市委组织部李旺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