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小巷虽宽不过“六尺”,却闪耀着华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交织着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淳朴民风,蕴含着人民为中心的群众工作方法。基层“小治理”,背后“大逻辑”。广大党员干部要循迹总书记足迹,透过“小巷之行”,绘就大城善治“新图景”。
“小巷之治”蕴含为人之道,绘就“后十百年人才兴”的勤勉为公“善治图景”。“城里街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在姚莹故居,流传着“慈母严督夜课儿”的肺腑精神,也正是在千古流传精神的鼓舞下,明清两代桐城共出进士、举人超过800人。文以载道,文以立志。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小巷之治”蕴含为人之道,主动学习“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等传世经典,汲取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传统文化”涵养“自信之心”、以“理论文化”夯实“信仰之基”。要将历史精髓同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融会贯通、相融互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理论著作为案头卷、枕边书,日日学、日日新,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让党员干部“信仰之花”常开不衰,让“文化之舟”破浪前行。
“小巷之治”蕴含处世之道,绘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睦邻待人“善治图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青砖黛瓦碎石路,头顶连天香樟树。“六尺巷”是中华民族“以和为贵”思想的生动写照,它教人处邻更立身,以“礼让”相安而居。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小巷之治”中汲取处世之道,凝聚“治理力量”,达成“治理共识”,提高“治理效能”。要当好基层治理的“牵线人”,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力量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爱邻协商”“小院夜话”“坝坝议事会”等形式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好院落管理规则,发扬好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处世原则,发扬“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优秀品格,觅得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小巷之治”蕴含做事之道,绘就“隔竹每呼皆得应”的良序公德“善治图景”。史书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据悉,“六尺巷”通过不断发展,创新推出“六尺巷调解法”,以听、辩、劝、借、让、和“六步”调解群众矛盾,是以“法理为基、情理相融”的新时代“做事之道”。学习“六尺巷”的故事,就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创新“一线工作法”,主动踏出“办公门”,走进田间院地、门前屋后、街头巷尾、车间码头,在“热气腾腾”的一线收集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群众提、大家议”等形式,将群众的急难愁盼、矛盾纠纷解决在网格、小区、社区等前沿。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统筹协调力量,将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不好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靶向”处理,打通“最后一公里”中梗阻。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曹桥街道办事处陈凯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