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六尺巷”读“又何妨”助“基层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参观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时强调,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作用。立足本国、面向世界,中华文化具备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永恒魅力,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关键成分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六尺窄巷,长度不过百米,没有胡同那般蜿蜒深邃,也装不下热闹的商铺,却是“让墙诗”的典故发源地,代代相传着“谦和礼让”“和为贵”的文化理念。“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社会关系调理、群众向上向善的样板。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基层干部要深悟“又何妨”的处事、待人、干事之理,在基层治理的路上一往无前。

读懂“又何妨”中的“让”与“和”,有效化解基层纠纷矛盾。“让他三尺”,“让”是调解行动,“和”是治理目的。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矛盾纠纷不可避免,但不妥善处置就会成为群众的烦心事,久拖不决更会变成大事、难事。基层干部应真切深入调研、为民排忧,主动走进“田间地头”,与民畅聊“柴米油盐”,排查影响邻里和谐和睦的堵点、盲点,对现存问题进行条分缕析,能解决就不拖泥带水,在干事和解惑中描绘和顺、和美的邻里画面。要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往往是攻坚战、拉锯战,处理过程繁琐复杂,但干部如果缺乏面对纠纷隐患、矛盾困难的磨炼,就无法有效成为专业全面的“基层合伙人”,应不断聚焦群众烦心事、闹心事,多见面三次、多溯源三次、多调解三次,发挥个性化优势,主动为民出实招,真真切切办实事,在积极和真情中有效化解基层纠纷矛盾。

读懂“又何妨”中的“私”与“公”,有序构建和谐干群关系。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对家人的回诗寓意绵长,始终体现着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私德面貌。良好的干部作风如同阳光,照耀着和谐干部关系的发展。基层干部要自觉端正“明镜台”,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常思考、常警醒、常克制,不断对照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勤于自我反省找缺陷、敢于自我揭短亮问题,常常欢迎群众监督、重视群众评价,以淡泊、清正之心正确看待“微权力”。要善于成为“黑包公”,对事情执着固执,对组织忠耿正直,坚决抵御外界诱惑的侵袭,抓准抓细原则性、程序性问题,杜绝违规吃喝、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问题,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两袖清风之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自我约束力和纪律约束感,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共同守护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基石。

读懂“又何妨”中的“古”与“新”,有力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从“长城万里”到“六尺古巷”再到“新时代工作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基层干部要善于为文化积淀“和新泥”,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基层性创新,如“村BA”“村晚”等,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运用现代艺术、数字传播等途径传递好中国故事和基层声音,树立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创造出既有深厚底蕴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文化形态。要善于为基层治理“铺新砖”,将优秀传统文化、“非遗+”等紧密联系到基层发展进步中,善于洞察,捕捉多维度、多方向的无限可能,通过实践推进基层理论创新,在工作中打破常规、传统的思维定式,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新飞跃。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官路镇人民政府郭怡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3124.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10 月 28 日 上午2:53
下一篇 2024 年 10 月 28 日 上午3:36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