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安徽之行”奔赴文化新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合肥市先后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和合肥滨湖科学城,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总书记的“安徽之行”,以文化传承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文化融合为桥梁,共同绘制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宏伟蓝图。

去粕守正道,传韵续今风,于“千淘万漉”中寻觅文化“深沉的模样”。桐城市,一座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古城,六尺巷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低语着“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古老故事。这条不过百米的小巷,却因一段邻里和睦、退让三尺的佳话而闻名遐迩,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美德的生动教材。在六尺巷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我们要有鉴别力,勇于摒弃那些与时代精神不符的“糟粕”,坚守那些能够滋养心灵、引领风尚的文化精髓。六尺巷的故事,正是对“和为贵”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诠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需保持一颗平和谦逊的心,学会在纷扰中寻找和谐,在冲突中寻求共识。而传承也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各地要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古老的故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不仅是对文化的守护,更是对文化的激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深意寓活泼,妙笔绘新篇,于“科技赋能”中寻觅文化“鲜活的模样”。离开古色古香的六尺巷,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人来到了合肥滨湖科学城,这里,是科技创新的热土,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在合肥,科技不仅仅是一项项冰冷的成果,更是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从量子通信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技术到生物科技,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最好注解。科技赋能下的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博物馆,而是以一种更加鲜活、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呈现。在滨湖科学城,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虚拟现实技术让古代场景重现眼前,人工智能赋予了传统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大数据分析则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也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边界,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科技不仅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工具、新平台,更为文化创新开辟了新路径。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共同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新篇章。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文化自强的宣言,表明中国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从未忘记文化的根和魂。

内外兼修融,百川共潮生,于“他山之石”中寻觅文化“共荣的模样”。无论是六尺巷的谦让之道,还是滨湖科学城的科技创新,都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显得尤为重要。安徽之行,不仅是一次对本土文化的深刻探索,也是一次面向世界、开放包容的文化展示。在坚守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实现文化的多元共生。要积极引进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当地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也要持续加深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通过“他山之石”拓宽视野,借鉴他国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同江河汇入大海,虽来自不同源头,却能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安徽之行,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也向世界传递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文化理念。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委组织部郭宸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2983.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10 月 22 日 上午11:06
下一篇 2024 年 10 月 22 日 下午12:15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