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让全面深化改革更“接地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深入基层细心“望”民情、真心“闻”民言、诚心“问”民计、贴心“切”民结,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心,深入基层“望”民情。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基础在于民情,而“望”民情之道就在于直抵一线、直面民众,获取真实民情。每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抽时间去全国各地“逛逛”“看看”,从工业到农业,从科技到教育,从企业安全生产到农民增收致富,每一次考察都细致入微。“驭天下者察民情。”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下沉到一线,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仔细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从家庭人口、劳动力情况到收入来源、产业发展,从住房安全、医疗保障到子女教育、饮水安全,获取第一手材料、掌握真实情况,为改革找到“突破口”和“发力点”,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的放矢、制定政策才能切实有效。

以“臣心一片磁心石”的真心,倾听心声“闻”民言。人民群众作为改革的价值主体和参与主体,蕴含着丰厚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动力支撑。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改革,还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群众智慧始终是改革的不竭动力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倾听者”,诚心实意做到“身入”“心到”“行至”,切忌“客套式”询问、“答卷式”互动。要讲究方法,鼓励老百姓说话,说出心里话,主动引导人民群众“交代问题”,让“听我讲”变成“群众讲”、“被动听”变成“主动讲”。

以“言及百家,问道于民”的诚心,放下身段“问”民计。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回顾党的改革开放历程,每一次成功的取得和实现,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问计于民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科技创新,俯下身子“问”计策,商一商“解题方案”,纳“民间良方”。要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

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贴心,把准脉搏“切”民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解决“关键小事”入手,从做好“细微工作”上手,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少做“锦上添花”之事。要努力在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社保等重点民生领域摸清“脉搏”,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解除群众的“心结”,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的境界。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委组织部文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2777.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10 月 21 日 上午5:51
下一篇 2024 年 10 月 21 日 上午6:50

你可能喜欢